婺州傅仁贽诗求见依韵和之

发燥始出游,心期结明主。

天方穷畸人,世不喜生语。

绝弦恨伯牙,抱璞泣和氏。

独怜身皓皓,不救俗靡靡。

竞趋声利途,孰蹈仁义轨。

寘之勿复道,作者敦窃比。

婺女宝气明,箕尾德星聚。

杂遝贡棘闱,高明识芝宇。

鉴衡付有司,尺度失奇士。

少需知我者,一第溷子耳。

瓠樗嗟无用,车斗可胜数。

老矣何能为,欿然徒自视。

安得善及人,共勉学为己。

形式: 古风

翻译

当心情烦躁时开始出游,期待遇见贤明的君主。
上天似乎对偏执之人特别关照,世间无人欣赏直言之人。
断弦之痛如伯牙,怀才不遇如和氏璧。
独自怜惜自己纯洁如玉,却无法拯救世俗的浮华。
人们争相追求名利之路,又有谁遵循仁义之道。
这些道理无需多言,作者深感共鸣。
婺女星光明亮,箕尾星聚集美德。
众多人才汇集考场,高明者能识别出真正的贤才。
评判权交给官员,却失去了识别奇才的标准。
极少有人理解我,我只是混迹其中的一员。
感叹葫芦与樗木无用,世间的纷争难以计数。
年事已高,还能做什么,只有黯然自省。
如何能善待他人,只能自我勉励,提升自我。

注释

燥:烦躁。
游:出游。
期:期待。
畸人:偏执之人。
生语:直言。
绝弦:断弦之痛。
恨:遗憾。
抱璞:怀才不遇。
泣:哭泣。
皓皓:纯洁如玉。
俗靡靡:世俗浮华。
声利途:名利之路。
仁义轨:仁义之道。
作者:作者自己。
窃比:深感共鸣。
婺女:婺女星。
宝气:光明。
杂遝:众多。
芝宇:贤才。
鉴衡:评判标准。
奇士:奇才。
少需:极少。
溷子:混迹其中的人。
瓠樗:葫芦与樗木。
车斗:世间的纷争。
老矣:年老。
欿然:黯然。
善及人:善待他人。
勉学:自我勉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陆文圭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个人志向的感慨。诗中,诗人以出游开始,期待遇见明主,但感叹世道艰难,不喜直言。他引用了俞伯牙与和氏璧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对于追求声名利禄的人群表示失望,认为他们偏离了仁义的道路。

诗人自比为婺女星或箕尾星中的贤良,却被世俗的选拔机制所忽视,才华被埋没。他感叹自己的才能被误判,如同无用的葫芦或斗筲之器,感到年华已逝,无力改变现状。最后,他表达了对知己的渴望,希望有人理解并鼓励他自我提升,致力于个人修养。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自我价值的坚守,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渡黄河舟子作难久之乃渡

四渎水中大,寻源河最长。

未必通汉津,支机事荒唐。

导流始积石,以西入要荒。

龙门久东狭,横溃走徐梁。

奔流俟其定,势可一苇航。

我来桃源渡,浑浑流浊黄。

舣舟不肯济,奈此黄帽郎。

石濑投千金,贞女可怜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崇禧观南坞真人置酒索诗

粉墙缭而曲,转入宝珠林。

卷帘炉香出,竹日净沉沉。

天人一代师,功行夙所钦。

掀髯顾我笑,呼酒得细斟。

云厨荐黄独,饱慰饥虫吟。

相携鉴正室,试听玉泉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腊月二十九日作

夜漫漫,尘冥冥。

大车道上槛槛声,三十馀里天未明。

一轩一轾不得宁,倚坐兀兀摇心旌。

天寒岁暮霜雪零,嗟哉客子谁汝令。

形式: 古风

宿天井闸

济州州南天井闸,东往西来万巨航。

地接燕吴通漕运,水连汶泗合微茫。

入云鼓角军城壮,照野星河客枕凉。

揽袂起来瞻曲阜,楷林高处有虹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