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次韵贝守柔幽居即事

清谈无限,林下逢人少。

骑马踏红尘,恁区区、何时是了。

名场利海,毕竟白头翁,山簇翠,水拖蓝,只个生涯好。

君侯洒落,卜筑开冰沼。

三径直危楼,遍岩隈、幽花香草。

风勾月引,馀事作诗人,词歌雪,气凌云,寒瘦伦郊岛。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清谈无限,林下逢人少”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求心灵的自由和交流,但这种交流并不需要很多人,只需与大自然为伴即可。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隐逸情怀。

接下来,“骑马踏红尘,恁区区、何时是了”则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和对归隐的渴望。"名场利海,毕竟白头翁"一句,通过对比富贵与岁月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物欲无常的洞察和超然。

中间两句“山簇翠,水拖蓝, 只个生涯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鲜明的颜色对比,突出了诗人心中的美好生活理想。"君侯洒落,卜筑开冰沼"则是对隐逸生活的进一步描写,其中“卜筑”一词透露出一种自在随性的情怀。

末尾两句“三径直危楼,遍岩隈、幽花香草。风勾月引,馀事作诗人,词歌雪,气凌云,寒瘦伦郊岛。”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逸的生活状态和艺术创作的情景,其中“三径直危楼”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高洁独立生活的追求,而“遍岩隈、幽花香草”则是这种生活中的美好细节。“风勾月引,馀事作诗人”一句,则揭示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来自自然和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隐逸生活,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是一篇高水平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鹊桥仙.七夕

金乌玉兔,时当几望,只是光明相与。

天孙河鼓事应同,又岂比、人间男女。

精神契合,风云交际,不在一宵欢聚。

乘槎曾得问星津,为我说、因缘如此。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瑶台第一层

寥廓澄清。人正在、瑶台第一层。

瑞霭深处,蕊宫掩映,金碧觚棱。

异花非世种,蔼剩馥、紫雾飞腾。

有仙驾,过吾庐环堵,少驻云軿。俄惊。

重壶叠巘,顿然潇洒俗尘清。

佩环声里,宝觥潋滟,舞态娉婷。

祝言千岁寿,仍更予、五福川增。返蓬瀛。

问今朝兹会,昔日谁曾。

形式: 词牌: 瑶台第一层

蝶恋花.扇鼓

桂影团团光正满。更似菱花,齐把匀娇面。

非镜非蟾君细看。元来却是吴姬扇。

一曲阳春犹未遍。惊落梁尘,不数莺喉啭。

好著红绡笼玉腕。轻敲引入笙歌院。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

玉瓮新醅翻绿蚁。滴滴真珠,便有香浮鼻。

欲把盈尊成雅会。更须寻个无愁地。

况是赏心多乐事。美景良辰,又复来相值。

料得天家深有意。教人长寿花前醉。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