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

看画何如细看山,山之佳处画应难。

数拳苍石怪中怪,一片白云闲又闲。

朵朵野花红插髻,茎茎芳草绿侵颜。

隔林见个扶筇者,疑是神仙采药还。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景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既壮丽又幽静的画面。

首句“看画何如细看山”,诗人以对比手法开篇,提出疑问,引出对山景的直接观察与欣赏,强调了实地观山的直观感受与画作的间接体验之间的差异。

接着,“山之佳处画应难”一句,表达了山景之美难以被绘画完全捕捉和表达的观点,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和不可复制性。

“数拳苍石怪中怪,一片白云闲又闲”两句,通过“怪”与“闲”的对比,描绘了山石的奇特形态与白云的悠闲飘逸,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宁静的氛围。

“朵朵野花红插髻,茎茎芳草绿侵颜”则进一步展现了山间生机勃勃的景象,野花与芳草的点缀,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色彩层次,也赋予了山林以生命力。

最后,“隔林见个扶筇者,疑是神仙采药还”一句,以一个行走在山林中的隐士形象,增添了诗作的意境深度,仿佛引导读者一同融入这山水之间,体验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山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683)

苏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行途漫兴

分付前驱静鼓笳,莫惊山鹿吃山花。

泉声急傍溪桥响,树影低笼石磴斜。

观物眼高容易尽,行途吟苦顿忘赊。

今宵可借禅家榻,与得高僧论法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哭乡友陈正郎学之四首(其一)

黑头交谊白头伤,世路分明不可常。

水部独怜何逊老,乡邦尤憾郑君亡。

标题贞操凭良史,收拾遗文有阿郎。

怪杀青天偏太靳,不留忠荩佐陶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哭乡友陈正郎学之四首(其二)

暌违将及十年来,君在冬曹我外台。

书札只言双鬓改,行藏谁料九原催。

马经唐肆原难驻,人到华胥竟不回。

未染彩毫题墓碣,哀歌先漫剔灯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哭乡友陈正郎学之四首(其三)

君家兄弟比慈明,夜雨荆花次第零。

别驾在人留惠爱,部郎平日著贤声。

三千世界孤芳尽,五十年华一梦醒。

寄问久要罗令尹,能无挥涕过东城。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