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

亭亭绎凫山,秀色钟乾坤。

峰峦拔地几千丈,雄势直欲排苍旻。

传闻秦始皇,昔日曾东巡。

銮舆驻其下,禋祀昭礼文。

山巅立石纪功德,李斯小篆时所珍。

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

不惟秦碑久寂寞,琳宫梵刹迹亦陈。

丹崖翠壁宛然在,春花秋月年年新。

复闻其阳产孤桐,枝叶团团生紫云。

其材之良世所重,制为宝琴音独淳。

我愿持之献天子,坐令四海歌南薰。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峄山》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描绘了峄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首句“亭亭绎凫山,秀色钟乾坤”,以“亭亭”形容峄山挺拔的姿态,以“绎凫”点出山名,同时以“秀色钟乾坤”赞颂其自然之美,仿佛天地间精华都凝聚于此山。接下来“峰峦拔地几千丈,雄势直欲排苍旻”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峄山的高峻与雄伟,仿佛要与天空相接。

“传闻秦始皇,昔日曾东巡。銮舆驻其下,禋祀昭礼文”几句,引入历史故事,讲述秦始皇曾在此山巡游,并举行祭祀活动,彰显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山巅立石纪功德,李斯小篆时所珍”则点出峄山上的石刻,尤其是李斯的小篆字体,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接下来“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字画虽已剥落,但其价值依然不可估量。

“不惟秦碑久寂寞,琳宫梵刹迹亦陈”两句,感叹历史遗迹的沧桑变化,尽管历经千载,但这些遗迹依旧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丹崖翠壁宛然在,春花秋月年年新”描绘了峄山四季变换的美景,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山色依旧如画,春花秋月,年年更新。

最后,“复闻其阳产孤桐,枝叶团团生紫云”一句,引出峄山上的孤桐,其枝叶茂盛,仿佛紫云环绕,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其材之良世所重,制为宝琴音独淳”赞美了孤桐的木材品质上乘,制成的宝琴声音纯净,寓意着美好的音乐能净化人心。

“我愿持之献天子,坐令四海歌南薰”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将这美好的事物献给君王,让四海之内都能听到和谐美妙的音乐,象征着对和平与和谐社会的向往。

综上所述,《峄山》一诗通过对峄山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晓发王庄驿至固镇驿时风雪方霁

霜风连日生寒威,冻云糊天天为低。

雪花飞来大于掌,江山万里增光辉。

天鸡初号雪花止,玉树琼林半空起。

雪深路涩马行迟,狐裘迎风寒似水。

须臾曈昽开晓晴,烂银一色摇光晶。

炊烟乍出飞鸟过,依稀遥见霸王城。

驿使相迎慰寥落,山殽野簌供杯酌。

地垆火暖氍毹温,寒气虽严殊不觉。

仕路驱驰岁月赊,每因风雪倍思家。

何日承恩归故里,逍遥林下赋梅花。

形式: 古风

天平山

天平之山高插天,晴岚暖翠纷满前。

白云梵宇久寂寞,范公祠堂犹俨然。

山畔一峰名卓笔,半露棱层苍石骨。

天教秀色壮东吴,高出群山表奇特。

我时放舟山下过,为寻古迹攀云萝。

试从绝顶一眺望,诸山满眼青如螺。

最爱范家坟墓好,石马石羊藏碧草。

平生喜读义田碑,此日登临豁怀抱。

形式: 古风

登吴山谒胥祠因望海潮

属镂抉目吴东门,白日不照忠臣冤。

身浮鸱夷入水府,配涛作神恨始伸。

迄今二千有馀载,庙食吴山恒不改。

回思宰嚭肆谗徒,瞬息浮荣竟何在。

邦人事神诚意多,击牲酹酒杂笙歌。

神能阐灵慰民望,白马红衫腾素波。

我时谒神到祠下,极目西陵景潇洒。

潮头一线海门来,谁道钱王弩能射。

涨空银浪须臾平,水天一色涵虚明。

祠前徙倚空怀古,眼底越山无数青。

形式: 古风

观岳鄂王像

虎头将军面如玉,手执麟经衣戎服。

生绡一幅几百年,神采光荧射人目。

忆昔南渡谁谋臣,中兴之将推何人。

将军奉诏总戎律,壮志誓拟清中原。

义旗所经民安堵,丈八蛇矛马如虎。

钢刀斫胫拐子空,千里惊奔逐狂虏。

偃城城边飞战尘,三军胜气腾如云。

朱仙镇上势方锐,指日可平戎虏群。

捷书才奏遭谗口,赐环竟殒奸人手。

五国城头日色昏,金人相酌平安酒。

百战经营一旦空,惟馀史册表孤忠。

焚香再拜睹遗像,古庙飒飒生悲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