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吴山谒胥祠因望海潮

属镂抉目吴东门,白日不照忠臣冤。

身浮鸱夷入水府,配涛作神恨始伸。

迄今二千有馀载,庙食吴山恒不改。

回思宰嚭肆谗徒,瞬息浮荣竟何在。

邦人事神诚意多,击牲酹酒杂笙歌。

神能阐灵慰民望,白马红衫腾素波。

我时谒神到祠下,极目西陵景潇洒。

潮头一线海门来,谁道钱王弩能射。

涨空银浪须臾平,水天一色涵虚明。

祠前徙倚空怀古,眼底越山无数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忠臣伍子胥的追思与敬仰之情,以及后人对他的祭祀活动。伍子胥因被吴王夫差所害,愤而投江,化为神灵,受到后世的崇拜。诗人通过描述伍子胥的悲惨命运和其死后成为守护神的传说,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颂扬。

诗中提到伍子胥在吴东门自尽,白日失去了对他的公正对待,他的冤屈深重。他被装入鸱夷(一种古代的皮囊)沉入水府,化为江神,最终得以伸冤。两千余年来,人们在吴山为他立庙祭祀,表达对他的怀念与敬意。

诗人还提到了伍子胥身边的佞臣伯嚭,他们的短暂荣华转瞬即逝,与伍子胥的忠诚形成了鲜明对比。庙宇前的祭祀活动庄严肃穆,人们击牲、献酒、奏乐,以表达对伍子胥的敬仰之情。神灵似乎也感受到了人们的诚心,回应着民众的期望,使得白马在波涛中腾跃,波光粼粼。

诗人自己在吴山的祠堂前,眺望着西陵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潮水从海门涌来,仿佛是钱王射箭的象征,但时间的流逝让这一切都显得虚幻。诗人站在祠前,思绪万千,眼前的青山绿水,无不映衬出对伍子胥及其精神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忠臣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对正义的追求。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岳鄂王像

虎头将军面如玉,手执麟经衣戎服。

生绡一幅几百年,神采光荧射人目。

忆昔南渡谁谋臣,中兴之将推何人。

将军奉诏总戎律,壮志誓拟清中原。

义旗所经民安堵,丈八蛇矛马如虎。

钢刀斫胫拐子空,千里惊奔逐狂虏。

偃城城边飞战尘,三军胜气腾如云。

朱仙镇上势方锐,指日可平戎虏群。

捷书才奏遭谗口,赐环竟殒奸人手。

五国城头日色昏,金人相酌平安酒。

百战经营一旦空,惟馀史册表孤忠。

焚香再拜睹遗像,古庙飒飒生悲风。

形式: 古风

银瓶娘子辞

平生长在深闺里,无由上书见天子。

父兮有冤向谁理,手抱银瓶沉井底。

井枯瓶烂心不移,此事惟有天公知。

一门忠节古所稀,百世庙食礼所宜。

形式: 古风

葛岭行

湖阴葛岭称佳丽,山色波光总来会。

咸淳师相当国年,择胜因来开甲第。

石础团团列绣楹,绮窗雕户光晶荧。

香厨驼峰出翠釜,美人银甲弹瑶筝。

半闲堂中清昼永,日照珊瑚瓶水冷。

槐影横窗午簟凉,荷香满院风帘静。

五日轮舟一入朝,湖山佳处乐逍遥。

边情庶政无心理,乐听谀言志愈骄。

自矜勋德无能过,岂料欢娱变奇祸。

木棉庵下风声哀,黯淡滩头月光堕。

葛岭繁华一旦空,遗基废址长蒿蓬。

湖山此日依然好,多少游人感慨中。

形式: 古风

玉津园怀古

玉津园在南屏下,金碧煌煌起台榭。

清泉文石满春山,异卉名花宛如画。

流尘不飞天气和,龙旗葆羽频来过。

半空丽曲闻歌吹,十里香风飘绮罗。

是时太师专国柄,黩武穷兵启边衅。

罪盈恶满速天诛,玉津园中渠殒命。

天目山崩王气残,乐游一旦梦魂安。

白雁南来秋已暮,西风蔓草露华寒。

经行忍说前朝事,山色犹颦旧时翠。

恨杀韩家三世孙,名园翻作凄凉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