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浴蚕才罢喂蚕忙,朝暮蓬头去采桑。
辛苦得丝了租税,终年祗著布衣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蚕妇从早到晚辛勤工作的情景。她刚刚完成了喂养蚕宝的工作,又忙碌地去采集桑叶为蚕宝提供食物。通过“朝暮蓬头”四字,可以感受到蚕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苦劳动。诗中还透露出蚕妇辛勤工作的目的——为了缴纳丝织品作为税赋,最终只为穿上一件布衣。这不仅反映了古代农民和手工艺人的重税负担,也表达了她们对生活温饱的渴望和对简单衣衫的珍视。
诗人通过蚕妇的形象,抒发了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刻批判。同时,这也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的诗作,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古代农村生活的画面,使人读之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不详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扫下乌儿毛样细,满箱桑叶剪青柔。
大姑不似三姑巧,今岁缲丝两倍收。
九日三眠火力齐,五朝又报四眠时。
辛勤一月方能茧,缲得成丝却卖丝。
万仞山头放一丝,争吟好句记当时。
能诗若不能垂钓,祗恐先生不受诗。
举世知心独有韩,为何无发强加冠。
若人了得推敲事,僧服儒衣一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