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一止为林尚能家的追远堂所作的一首赋诗。诗中充满了对孝道的颂扬与对后人学习的期待。
首句“履霜存永慕”,以霜降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出对逝去亲人的长久怀念。接着“风树寄悲惋”一句,借风吹动树木的形象,表达了对亲人离世的哀痛之情。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显得深沉而富有感染力。
“古来孝子心,百岁常辗转”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孝道。孝子之心,无论年岁如何更迭,都始终如一地萦绕在心头。这种对父母的深情厚意,跨越了时间的界限,成为永恒的主题。
接下来,“鸡豚逮亲存,适意宁一脔”两句,描述了孝子在父母健在时,总是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哪怕是一小块肉,也愿意割舍自己的一部分。这体现了孝子对父母的无私奉献和无尽关怀。
“他时毂千乘,泣涕颜有腼”则预示了未来,当孝子功成名就之时,回想起曾经的辛劳与付出,心中难免会涌起复杂的情感,既有骄傲也有愧疚。
“生世苟如此,岂得但理遣”表达了对孝道实践的坚持,认为人生若能始终遵循孝道,那么其他的一切纷扰与困扰都将变得微不足道。
“所以奉尝事,自竭叵不勉”强调了孝道实践的重要性,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尽力而为,不辞辛劳。
“尚能七闽秀,器识颇凝远”赞美了林尚能的优秀品质,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心性深远,能够理解并实践孝道。
“求官自束发,捧檄恨晼晚”描述了林尚能年轻时即立志追求功名,但遗憾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稍显迟缓。
“归怀追养勤,作堂近山巘”表达了林尚能在功成名就后,不忘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建造追远堂,靠近山峰,寄托对父母的思念。
“欲招九原魂,彷佛此息偃”希望已故的父母灵魂能够感受到这份敬仰与怀念,仿佛在山巅歇息。
“牛羊家自腯,菘韭傍可剪”描绘了林尚能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富足,牛羊肥壮,蔬菜丰盛。
“春秋及时祀,情物两俱腆”强调了对祖先的祭祀应适时进行,既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对生活物质的满足。
最后,“遂令里间儿,艰诧知礼典”希望这样的孝行能够影响到周围的人,使他们了解并学习礼仪规范。
整首诗通过对林尚能孝行的赞颂,以及对孝道精神的弘扬,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孝道的重视与推崇,同时也传递了对后人学习与实践孝道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