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许遵

蒜山渡口挽归艎,朱雀桥边看道装。

供帐已应烦百两,击鲜毋久溷诸郎。

问禅时到长干寺,载酒闲过绿野堂。

此味只忧儿辈觉,逢人休道北窗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所作,名为《次韵许遵》。从诗的内容来看,苏轼似乎是在描述一段归途的景象和心情。

"蒜山渡口挽归艎,朱雀桥边看道装。"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返回家的路上,经过蒜山渡口时,停下舟船准备继续旅程。在朱雀桥边,他观察着行人们的装扮,这里展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心观察。

"供帐已应烦百两,击鲜毋久溷诸郎。" 这两句中的“供帐”可能指的是为旅途中所需的物资准备,而“百两”则是重量单位,表明了准备工作的繁琐和沉重。“击鲜毋久溷诸郎”则描绘了一种忙碌的场景,诗人似乎在急促地处理事务。

"问禅时到长干寺,载酒闲过绿野堂。" 这两句转换了氛围,诗人询问着禅宗的问题,当他到达长干寺时,他带着酒,悠闲地通过一个被称为“绿野堂”的地方。这段描述传递出一种超脱和宁静的感觉。

"此味只忧儿辈觉,逢人休道北窗凉。"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人担心只有年轻一代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生活情趣。而“逢人休道北窗凉”则是告诫他人不要随便谈论北窗的凉意,这里可能隐含着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溪阴堂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

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送穆越州

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公松柏蔚苍颜。

四朝耆旧冰霜后,两郡风流水石间。

旧政犹传蜀父老,先声已振越溪山。

樽前俱是蓬莱守,莫放高楼雪月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小饮公瑾舟中

青泥赤日午相烘,走访船窗柳影中。

辍我东坡无限睡,赏君南浦不赀风。

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

此去澄江三万顷,只应明月照还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金山妙高台

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雪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