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饮公瑾舟中

青泥赤日午相烘,走访船窗柳影中。

辍我东坡无限睡,赏君南浦不赀风。

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

此去澄江三万顷,只应明月照还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烈日烘烤着青泥路,探访船窗在柳阴中穿行。
你的到来打扰了我在东坡的沉睡,欣赏着南浦的清风,价值无法估量。
坐着阅读邸报,像个老朽在闲聊,回忆着滁州的醉翁亭。
这次离去,面对三万顷清澈的江面,只有明月能映照这空旷的景色。

注释

青泥:形容道路泥泞。
赤日:红日,烈日。
烘:烘烤,形容阳光强烈。
船窗:船上的窗户。
柳影:柳树的阴影。
辍:打断,停止。
东坡:苏轼的别号,此处代指他自己。
不赀:无价,形容珍贵。
风:这里指清风。
邸报:古代官方发布的新闻简报。
迂叟:老朽,谦称自己年迈。
醉翁:指欧阳修,他曾任滁州太守,有《醉翁亭记》。
澄江:清澈的江水。
三万顷:极言江面广阔。
明月:明亮的月亮。
空:空旷,空寂。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名为《小饮公瑾舟中》。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都极富画面感,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青泥赤日午相烘,走访船窗柳影中。"

这里描绘了一幅夏日江景图:烈日当空,河岸两旁的青泥(可能是用于防潮的建筑材料)在阳光下与红色的太阳互相映照,而诗人则在船上漫步,观赏窗外柳树投射下的清新影子。这种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变化的敏锐感知。

"辍我东坡无限睡,赏君南浦不赀风。"

"东坡"是苏轼的别号,这里自指自己,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无限睡"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态度。而"赏君南浦不赀风"中,"不赀"意味着不需要任何代价或物质上的付出,只需享受自然界所提供的清风,这里"南浦"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也可能是泛指一个美好的地方。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精神上的满足和自由。

"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

"邸报"通常指的是官府的文件或消息,这里诗人坐在船上看着这些文件,但并不急于回应,而是悠然地与同伴讨论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一幕显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一种超脱态度。"滁山忆醉翁"则是在提到历史上的隐逸之士,可能是对自己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此去澄江三万顷,只应明月照还空。"

最后一句描绘了诗人面对浩瀚江水的心境。"澄江"指的是清澈的江水,"三万顷"则是形容江面的辽阔。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情怀,只愿意让心灵在明月下与空旷无垠相呼应。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对于自然和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他那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金山妙高台

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雪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赠杜介,并叙

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松风吹菵露,翠湿香袅袅。

应真飞锡过,绝涧度云鸟。

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

微言粲珠玉,未说意先了。

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

群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

杜叟子何人,长啸万物表。

妻孥空四壁,振策念轻矫。

遂为赤城游,飞步凌缥缈。

问禅不归舍,屡为瓠壶绕。

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

我梦君见之,卓尔非魔娆。

仙葩发茗碗,剪刻分葵蓼。

从今更不出,闭户闲騕袅。

时从佛顶岩,驰下双莲沼。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余将赴文登,过广陵,而择老移住石塔,相送竹西亭下,留诗为别

竹西失却上方老,石塔还逢惠照师。

我亦化身东海去,姓名莫遣世人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赠葛苇

竹椽茅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

长恐波头卷室去,欲将船尾载君行。

小诗试拟孟东野,大草闲临张伯英。

消遣百年须底物,故应怜我不归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