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琪创作的,题目为《题广爱寺楞伽山》。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深厚情感及敬畏之心。
"善高天外远,方丈海中遥。" 这两句描绘了 楞伽山的雄伟与孤立,它如同一位高僧般超然世外,站在天地之间,与尘世隔绝。"善高"强调山的高度和洁净,而"方丈海中遥"则形象地表达了山的孤独和距离感。
"自有山神护,应无劫火烧。" 这两句表明诗人相信楞伽山受到山神的保护,不会遭受灾难如劫火之类的侵袭。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佛教理念中善与恶斗争的理解。
"坏文侵古壁,飞剑出寒霄。" 这两句则描绘了时间对楞伽山庙宇的侵蚀,以及寺庙中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这也许是诗人对于历史流逝和文化传承的一种感慨。
最后两句 "何似苍苍色,严妆十七朝。" 中,“苍苍色”可能指的是时间的痕迹或自然界的颜色,而“十七朝”则是对历史长河中这座寺庙所经历的朝代的概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楞伽山及其文化传承深厚的情感和敬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的描绘,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楞伽山这片净土的赞美之情以及他对历史、时间和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