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西江月·咏史》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巧妙地将历史人物融入词中,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词的上片“姊嫁猘儿孙策,妹归顾曲周瑜”,以“猘儿”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孙策的勇猛与果敢,而“顾曲”则暗示了周瑜在音乐上的造诣,两相对比,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的不同风采。
接着,“雀台高处瞰三吴,羡尔清歌妙舞”,雀台,即三国时期吴国的宫殿,此处借指三国时期的繁华景象。词人站在高处,俯瞰着三吴之地,对当时清丽的歌声和美妙的舞蹈表达了羡慕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那个时代的向往和怀念。
下片“一望江东人物,孝廉枉逞雄图”,“一望江东”点明了地点,暗示了对江东人物的关注。“孝廉枉逞雄图”则讽刺了某些人物空有雄心壮志却未能实现,表达了词人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评判。
最后,“朱桓前捋大王须,文有才高子布”,通过朱桓捋大王须这一细节,展现了朱桓的机智和勇敢;同时,提到“文有才高子布”,则是对陈登(字元龙,字子布)才华的肯定,进一步丰富了词中的人物形象。
整首词以历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人性的洞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