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周印昆见赠之作兼慰其悼亡

不知老将至,遭乱始言诗。

春歇荼蘼后,花飞萍藻迟。

兵尘嗟散絮,风隙当哀辞。

莫为增悲慨,将民诉子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未曾意识到年华已老,直到战乱中才开始吟诗。
春天的荼蘼花事已尽,花瓣飘落水面显得缓慢。
感叹战乱如飘散的棉絮,风中仿佛听见了哀伤的挽歌。
不必增添更多的悲伤,让百姓的疾苦通过子规鸟的啼鸣传达出来。

注释

老将至:指诗人自己意识到年龄的增长。
遭乱:遭遇战乱。
荼蘼:春季最后开放的花朵,象征春尽。
萍藻:水中的浮萍和藻类,比喻花瓣飘落水面。
兵尘:战争的尘埃。
哀辞:表达哀悼或悲痛的诗歌。
子规:杜鹃鸟,叫声凄凉,常用来象征哀愁。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黄节所作,名为《酬周印昆见赠之作兼慰其悼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战乱和丧亲之痛的深深同情与安慰。首句“不知老将至”暗示了友人因岁月匆匆而未觉衰老,但生活的变故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遭乱始言诗"则揭示了友人在乱世中以诗歌来抒发内心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春歇荼蘼后,花飞萍藻迟”,通过春天的凋零景象,比喻友人的悲伤心情,荼蘼花开过后,花儿凋零,萍藻漂浮,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哀伤。"兵尘嗟散絮"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纷扰,如同飘散的棉絮,令人感叹。

最后两句“莫为增悲慨,将民诉子规”,诗人劝慰友人不必过于悲痛,应将人民的疾苦和自己的哀思寄托在子规(杜鹃鸟)的啼鸣中,让自然之声成为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月二日雨中感怀(其一)

竹裹红丝角黍香,旧风闾里说端阳。

北来十载萧条过,岂意今年更乱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五月二日雨中感怀(其二)

不持国纪日相残,坐视民饥自爱官。

一月旱云三夜雨,等闲摧尽数花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五月二日雨中感怀(其三)

侏儒不饱朔仍饥,杀夺当前正此时。

庭树野鸦驱宿鸟,几何同不作流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五月二日雨中感怀(其四)

张君讯有南行计,王子书来劝北廑。

毕竟一身同越鸟,三年能了故宫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