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密州超然台的壮丽景象与文彦博在此地的超然心境。首句“莒侯之燕处,层台逾十寻”以莒侯的居所起笔,引出超然台的巍峨高度,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气魄。接着,“俯镇千乘国,前瞻九仙岑”两句,既展现了台下的广阔国土,又暗示了超然台的地理位置独特,仿佛能俯瞰整个世界。
“勿作西州意,姑为东武吟”则表达了诗人不愿沉溺于世俗烦恼,而是选择以东武之地的美景来抒发情怀,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名教有静乐,纷华无动心”进一步强调了超然台作为修身养性之所的重要性,无论外界如何繁华喧嚣,内心都能保持宁静平和。
“凭高肆远目,怀往散冲襟”描绘了站在高处远眺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过往的回忆与内心的释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琴觞兴不浅,风月情更深”则通过琴酒之乐与风月相伴,表现了诗人在此地的生活情趣与情感深度。
最后,“民被裤襦惠,境绝枹鼓音”描述了超然台周边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宁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欲识超然意,鸰原赋掷金”则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想要理解诗人超然心态的愿望,如同在鸰原上掷金,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超然台的壮丽景色,更展现了文彦博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以及他对理想社会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