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关山月》由宋代诗人文彦博所作,描绘了一位远行在外的男子与家中佳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宕子久行役”,宕子指的是远行之人,这里指代的是那位远离家乡、在辽西边防戍守的男子。他长时间在外服役,无法归家。
接着,“辽西戍未还”进一步点明了男子的身份和现状,他在辽西的边防驻守,尚未归来。这种离别与等待,为下文的思念之情埋下了伏笔。
“佳人怨遥夜,清泪浥朱颜。”这两句直接描绘了佳人(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与哀怨。她因丈夫的远离而感到孤独,夜晚的寂静更增其愁绪,以至于泪水沾湿了她的红润脸庞。这里的“朱颜”既指女子的红润面容,也暗含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藓晦兰闺寂,尘昏宝鉴闲。”这两句通过环境描写进一步渲染了佳人的孤独与寂寞。兰闺(女子的闺房)因无人照料而显得荒凉,藓苔覆盖,宝镜(珍贵的镜子)因长久未用而蒙上了灰尘。这些细节都暗示了佳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空虚。
最后,“相思不相见,明月下关山。”这两句表达了佳人与远行丈夫之间的相思之情。即使在明亮的月光下,他们也无法相见,只能各自在关山之外思念对方。这句诗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深沉的思念与无奈的分离。
整体而言,《关山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家庭分离现象下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