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荆棘芃芃百尺堆,路人云此是丛台。
雨中漳浦明还灭,门外青山去又来。
歌啸且从今日乐,是非谁管后人哀。
靓妆袨服寻为土,不似昆明堑劫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心境。"荆棘芃芃百尺堆,路人云此是丛台"两句通过对丛生的荆棘和高达百尺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壮观的画面,同时也表明了诗人所处之地是一片被人们称作丛台的地方。这里的丛台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界的一种认同和向往。
"雨中漳浦明还灭,门外青山去又来"两句则描绘了一幅雨中的景象。"漳浦"指的是水流潺潺的声音,"明还灭"表达了光线在阴云和雨幕间的变化,而"门外青山去又来"则是诗人对自然界中物态万千的一种感受,显示出一种生命力与动态美。
"歌啸且从今日乐,是非谁管后人哀"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超然态度。他通过"歌啸"的自由自在,表明自己要从今天开始享受生活,不再为世俗的是是非非所困扰,也不担心后人的评说和哀叹。
最后两句"靓妆袨服寻为土,不似昆明堑劫灰"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归依之情。"靓妆"是形容女子装扮得整洁美丽,"袨服"则指代古代士人之服饰,这里用来比喻大地和山川,而"寻为土"则是说这些都化作了泥土。而"不似昆明堑劫灰"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纯净无染的赞美,认为它们与世间污浊、腐朽的东西迥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丛台景象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回归自然的意境。
不详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宴坐岂不好,有谁强尔行。
山川不改色,儿女各为情。
岸隔霜林意,斋空夜水声。
虚传少陵叟,一室过平生。
湖外红花间白花,湖边游女驻香车。
鞦韆对起花阴乱,蹴鞠孤高柳带斜。
无数小鱼真得所,一双新燕宿谁家。
故园风景还如此,极目飞魂逐暮鸦。
平居已无奈,仓卒故难任。
井上痕犹浅,水中痕更深。
问鳌何至此,下石尔甘心。
不及马嵬袜,犹能致万金。
进酒彤闱盏未乾,春怀元老在长安。
双壶犹带崤山雪,一酌能消塞北寒。
好是弟兄同受赐,更邀宾客共交欢。
逡巡若遇头纲品,感激方明壮士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