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曲二首(其二)

祖席驻征桡,开帆复信潮。

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

船去鸥飞阁,人归鹿上桥。

别离惆怅泪,江鹭宿红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在饯别的宴会上停下船桨,再次扬帆随着潮水前行。
隔着酒席,桃叶含泪哭泣,吹奏的笛声中杏花随风飘散。
船渐行渐远,鸥鸟飞翔在楼阁附近,人们踏上回家的鹿角桥。
离别之际满心惆怅,泪水涟涟,江中的白鹭栖息在红色的芭蕉叶上。

注释

祖席:饯别宴会。
驻:停留。
征桡:出行的船桨。
开帆:扬帆。
信潮:顺着潮水。
隔筵:隔着酒席。
桃叶:古代女子名,此处借指送别者。
泣:哭泣。
吹管:吹奏乐器。
杏花飘:杏花随风飘落。
船去:船渐行渐远。
鸥飞阁:鸥鸟在楼阁周围飞翔。
人归:人们返回。
鹿上桥:鹿角装饰的桥,象征归途。
别离:离别。
惆怅:悲伤,失落。
泪:泪水。
江鹭:江中的白鹭。
宿红蕉:栖息在红色的芭蕉叶上。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内心的惆怅与不舍。

"祖席驻征桡,开帆复信潮。" 这两句以动作开始,描绘出行者准备启程的情景。"祖席"指的是舊日所坐之处,这里代指家乡或旧地;"驻征桡"则是停泊在离别的岸边,等待起航。"开帆复信潮"表明船只依循潮汐而行,似乎是在告别那即将远去的熟悉之处。

"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 这两句则是诗人借景抒情。"隔筵桃叶"可能指的是隔着竹帘看到桃叶,这里"桃叶"象征着春天和生长,而"泣"则表达了离别时的哀伤。"吹管杏花飘"则是通过音乐来抒发情感,"杏花"在这里可能代表了美好而脆弱的事物。

"船去鸥飞阁,人归鹿上桥。" 这两句描写了别离后的场景。"船去"意味着行者已经启程,而"鸥飞阁"则是描绘了一种孤寂的氛围。"人归鹿上桥"中"鹿上桥"可能是一处地名,或者是诗人所创造的一个充满诗意的地理标志。

"别离惆怅泪,江鹭宿红蕉。"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离别时的哀伤和孤独。"惆怅泪"表明诗人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与哀愁,而"江鹭宿红蕉"则是通过描写鸟儿栖息的情景,来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凄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离别之情的复杂与深沉。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故仆射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其一)

黼座方恭点,邦家付老臣。

颂歌民一口,形势国千钧。

富庶新田里,忠臣旧搢绅。

裴公恨不早,丘祷叹无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故仆射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其三)

经济心犹壮,清羸疾易伤。

那知两楹奠,遽失万夫望。

家有诗书积,坟无金玉藏。

谁知幅巾敛,曾佩上公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故仆射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其二)

辞爵浮云外,安民反手中。

山林独往意,衮绣太平功。

布被终身俭,貂冠一命崇。

他年两行泪,碑下泣羊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故仆射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其四)

伊洛平生兴,园林独乐居。

曾过郑公里,得御李膺车。

华屋当年客,名山异代书。

定知传不朽,埋玉自沾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