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清明

雨过小窗前。几处莺声。纷纷花柳障春城。

我自愁多如中酒,人道清明。箫鼓画船轻。

游当何曾。倚帘终日泪盈盈。

风里落花浑不响,蓦地心惊。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浪淘沙·清明》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雨后小窗前的凄美景象,以及人物内心的哀愁与感慨。

开篇“雨过小窗前”,点明了时间背景和地点,雨后的清新与静谧为整首词营造了哀愁的氛围。“几处莺声”则以生机勃勃的鸟鸣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孤寂与愁绪。接下来,“纷纷花柳障春城”一句,通过繁花似锦、绿柳成荫的春景,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我自愁多如中酒,人道清明”两句,直接表达了人物因愁绪深重而仿佛醉酒的状态,同时借“清明”这一传统节日,暗示了人们在这一天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增加了词的情感深度。

“箫鼓画船轻”描绘了一幅热闹的游春场景,与上文的愁绪形成对比,但这种热闹并未能真正抚慰人物内心的忧伤,反而更显孤独。“游当何曾”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即使身处游春之中,内心依然难以摆脱愁绪的事实。

“倚帘终日泪盈盈”将人物的愁绪推向高潮,通过连续的动作——倚靠、凝视、流泪,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悲伤与无助。“风里落花浑不响,蓦地心惊”则是对自然界的细微观察,通过落花无声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人物内心的寂静与不安,最后的“蓦地心惊”更是突出了情感的突然波动,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浪淘沙·清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在清明时节,面对春景却无法摆脱愁绪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收录诗词(230)

沈谦(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次沈丰垣韵

见面不如初。绣带银涂。双鸾截断总成孤。

离合从来俱是命,我害卿乎。烛泪晓窗枯。

梦里惊呼。湘山云雨竟荒芜。

当日风流天也妒,莫恨情疏。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中秋夜雨

暝色暗高楼。懒上帘钩。残荷吹尽水悠悠。

两袖泪珠多似雨,偏洒中秋。笙管记同游。

庭桂香浮。胭脂零落小坟头。

便有玉栏今夜月,总是闲愁。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寄毛稚黄

别路柳含烟。恨杀啼鹃。片帆高挂水连天。

无数青山遮不住,似箭离弦。对酒擘银笺。

碧树红泉。胜游还道不如前。

把烛重看肠断句,夜雨绵绵。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春恨

弹泪湿流光。闷倚回廊。屏间金鸭袅馀香。

有限青春无限事,不要思量。只是软心肠。

蓦地悲伤。别时言语总荒唐。寒食清明都过了。

难道端阳。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