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其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郑燮的《扬州(其一)》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扬州图景。首句“画舫乘春破晓烟”展现了清晨时分,华丽的画舫在薄雾中穿梭,充满诗意。"满城丝管拂榆钱"一句,通过丝竹之声和飘落的榆钱,传达出城市繁华与春天的气息。

接下来的“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两句,揭示了扬州地方文化特色,家家户户重视音乐教育,连田间劳作也与艺术相结合,显示出当地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描绘了雨后的隋堤景色,雨水似乎并未打湿堤岸,而轻风中的女子衣袖飘动,如仙子般灵动,增添了画面的浪漫气息。

最后,“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仍然沉醉于这美好的扬州风情,酒香温暖,心境却更加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扬州的春日景象,融合了人文与自然,既有生活气息,又蕴含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扬州的深深眷恋和对岁月流转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78)

郑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文学家。名燮,汉族。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字:克柔
  • 籍贯:江苏兴化
  • 生卒年:1693—1765

相关古诗词

扬州(其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扬州(其三)

西风又到洗妆楼,衰草连天落日愁。

瓦砾数堆樵唱晚,凉云几片燕惊秋。

繁华一刻人偏峦,呜咽千年水不流。

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扬州(其四)

江上澄鲜秋水新,邗沟几日雪迷津。

千年战伐百余次,一岁变更何限人。

尽把黄金通显要,惟余白眼到清贫。

可怜道上饥寒子,昨日华堂卧锦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邺城

划破寒云漳水流,残星画角动谁楼。

孤城旭日牛羊出,万里新霜草木秋。

铜雀荒凉遗瓦在,西陵风雨石人愁。

分香一夕雄心尽,碑板仍题汉彻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