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裴相公兴化池亭

林亭一出宿风尘,忘却平津是要津。

松阁晴看山色近,石渠秋放水声新。

孙弘阁闹无闲客,傅说舟忙不借人。

何似抡才济川外,别开池馆待交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离开繁华尘世住在林间亭子,忘记了平津渡口这个交通要道。
在晴朗的日子里静观山色仿佛就近在咫尺,秋天时分听石渠流水声如新生。
孙弘阁总是热闹没有空闲的客人,傅说舟忙碌得无法借给他人。
哪里比得上在江河之外选拔人才,另外开辟一处池馆等待友人的到来。

注释

林亭:森林中的亭子,常指隐居之地。
宿风尘:过夜的旅途劳顿,也暗指世俗的纷扰。
平津:平津渡,古代的一个重要渡口,这里代指繁华之地。
是要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松阁:松树环绕的楼阁,常用于指隐士的居所。
石渠:石头筑成的水渠。
孙弘阁:典故,指汉代学者孙敬读书的地方,此处以孙弘代指学者或学府。
傅说舟:傅说是商朝贤臣,此处借用他的故事,傅说曾乘舟至君王处任职,象征忙碌的仕途。
抡才:选拔人才。
济川:帮助治理国家,如同渡河,寓意施展才华。
池馆:池塘和馆舍,指园林或别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意境。"林亭一出宿风尘,忘却平津是要津"表达了诗人离开喧嚣的世界,隐居自然之中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尘世繁华的一种淡然和遗忘。"松阁晴看山色近,石渠秋放水声新"则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展示了一种清新的感受,山色与水声都显得格外亲切。

接下来的"孙弘阁闹无闲客,傅说舟忙不借人"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士风度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独立自主,不愿依赖他人的态度。最后的"何似抡才济川外,别开池馆待交亲"则是对友情的一种寄托,希望在远离尘嚣的地方与知己相聚。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脱俗,体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他那超然物外的情怀。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寄山僧

眼看过半百,早晚扫岩扉。

白首谁能住,青山自不归。

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

会拟抽身去,当风斗擞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寄太原李相公

闻道北都今一变,政和军乐万人安。

绮罗二八围宾榻,组练三千夹将坛。

蝉鬓应誇丞相少,貂裘不觉太原寒。

世间大有虚荣贵,百岁无君一日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白头陀

近见头陀伴,云师老更慵。

性灵闲似鹤,颜状古于松。

山里犹难觅,人间岂易逢。

仍闻移住处,太白最高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寄刘苏州

去年八月哭微之,今年八月哭敦诗。

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

泣罢几回深自念,情来一倍苦相思。

同年同病同心事,除却苏州更是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