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寄山僧》。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意境和心态。
“眼看过半百,早晚扫岩扉。”这里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中年,即将迈向老年,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以及希望能够早日退出尘世喧嚣,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白首谁能住,青山自不归。”诗人通过这两句强调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放弃。白发如雪,象征着年华老去,而青山则是永恒不变的象征。这两者之间的对比,不仅展示了时间流逝与自然永恒的鲜明对照,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尘世无常与自然永恒的深刻理解。
“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这里“百千万劫”指的是佛教中的极长时间单位,而“四十九年非”则可能暗示着人生短暂、不可预测。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世间事物的无常与不易预料。
“会拟抽身去,当风斗擞衣。”在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摆脱尘世羁绊,追求自由和超脱的心愿。这里的“当风斗擞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情景。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世间无常与自然永恒,以及表达个人对于归隐山林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他对于超脱尘世的一种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