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山僧

眼看过半百,早晚扫岩扉。

白首谁能住,青山自不归。

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

会拟抽身去,当风斗擞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寄山僧》。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意境和心态。

“眼看过半百,早晚扫岩扉。”这里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中年,即将迈向老年,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以及希望能够早日退出尘世喧嚣,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白首谁能住,青山自不归。”诗人通过这两句强调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放弃。白发如雪,象征着年华老去,而青山则是永恒不变的象征。这两者之间的对比,不仅展示了时间流逝与自然永恒的鲜明对照,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尘世无常与自然永恒的深刻理解。

“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这里“百千万劫”指的是佛教中的极长时间单位,而“四十九年非”则可能暗示着人生短暂、不可预测。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世间事物的无常与不易预料。

“会拟抽身去,当风斗擞衣。”在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摆脱尘世羁绊,追求自由和超脱的心愿。这里的“当风斗擞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情景。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世间无常与自然永恒,以及表达个人对于归隐山林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他对于超脱尘世的一种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寄太原李相公

闻道北都今一变,政和军乐万人安。

绮罗二八围宾榻,组练三千夹将坛。

蝉鬓应誇丞相少,貂裘不觉太原寒。

世间大有虚荣贵,百岁无君一日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白头陀

近见头陀伴,云师老更慵。

性灵闲似鹤,颜状古于松。

山里犹难觅,人间岂易逢。

仍闻移住处,太白最高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寄刘苏州

去年八月哭微之,今年八月哭敦诗。

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

泣罢几回深自念,情来一倍苦相思。

同年同病同心事,除却苏州更是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李相公崔侍郎钱舍人

曾陪鹤驭两三仙,亲侍龙舆四五年。

天上欢华春有限,世间漂泊海无边。

荣枯事过都成梦,忧喜心忘便是禅。

官满更归何处去,香炉峰在宅门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