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架二首(其二)

袜材温厚剪羔群,绒□初匀湿未熏。

就日且须缘峻木,凌波将不让罗文。

色逃玉磬齐悬簴,影伴仙凫半入云。

终属美人施锦系,画檐风起暂缤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袜子在架上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

首句“袜材温厚剪羔群”,以温厚的材料剪裁出一群羔羊般的袜子,形象地展现了袜子的质地与形态,仿佛能感受到袜子的柔软与温暖。

次句“绒□初匀湿未熏”,描述了袜子表面绒毛的均匀与湿润,还未经过熏制,保留了自然的质感与新鲜感。

接着,“就日且须缘峻木”一句,想象袜子在阳光下晾晒的情景,需要攀附在高大的树木上,既表现了晾晒的环境,也暗示了袜子的轻盈与易于悬挂的特点。

“凌波将不让罗文”则以袜子的轻盈与优雅,类比于水面上轻轻滑过的波纹,表达了袜子在穿着时的舒适与灵动。

“色逃玉磬齐悬簴,影伴仙凫半入云”两句,运用了色彩与光影的对比,以及仙鹤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赋予了袜子以神秘与超凡脱俗的气质。

最后,“终属美人施锦系,画檐风起暂缤纷”点明了袜子最终归于女子之手,通过精美的装饰与画檐下的微风,展现了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瞬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女性对美的追求与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袜子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物品本身的特性,还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感悟与审美情趣,体现了明代文学中对日常事物的精致刻画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病中食江鱼作自海寇乱此鱼不至者六年矣

腥风暂说静鲛潭,石首新尝到草庵。

常味番令食指动,病身未觉水鲜甘。

试和芹子心仍在,欲荐椿庭恨岂堪。

莫谓有无关口腹,安危消息系江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弟儿次江鱼诗韵深不称意偶坐水榭无事再迭前韵教之

罟舶夷舟递占潭,凌人忽为启冰庵。

百船十死众争利,一尾半金人买甘。

偶尝贫士已知足,数饱豪家亦未堪。

遥忆金盘充贡处,九重当食念江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次韵题王孟端春流出峡图(其一)

锦江一派自天开,谁写春流映翠台。

万木深中疑欲断,千崖裂处讶还来。

蒸成暖浪鱼翻尺,绕向仙家客渡杯。

瀑挂玉龙如起蛰,沫飞野马似吹埃。

探源讵识临河意,乘木谁堪涉险才。

近水人家巢鹳鹤,远山天际落莓苔。

趁流蜀贾回轻舸,烧野巴僮垦废莱。

万里风烟真缩地,丹青技盖至此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次韵题王孟端春流出峡图(其二)

满屋春流讶眼开,丹青彷佛见章台。

晓经神女和云度,寒尽天山带雪来。

合势两涯谁辨马,潜行一线仅胜杯。

戏暖鱼龙恰不夜,漱川花竹总无埃。

沿洄欲问幽人住,险绝堪矜蹈水才。

荆巫信有四时雨,滟滪全销一点苔。

祠识黄牛多古木,城迷白帝半荒莱。

吾生本是东吴客,万里西游亦壮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