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湘人

怅年年逆旅,处处魂销,销来无可销处。

风外移巢,灯前抱影。谁念飘零人苦。

易得狂名,难求利市,怀哉吾土。

况禁他、去燕来鸿,一递一声相诉。同看天涯明月。

问几人寂寞,几人歌舞。

纵唱澈旗亭,毕竟于卿何补。烂醉也,不借双鬟顾。

不吊屯田荒墓。待摧君、置酒沙棠,随著大江东去。

形式: 词牌: 望湘人

鉴赏

这首《望湘人》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怅年年逆旅”,开篇即道出游子常年漂泊在外的无奈与哀愁。“处处魂销,销来无可销处。”进一步描绘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无论走到哪里,都找不到心灵的归宿。“风外移巢,灯前抱影。”形象地描绘了游子在风中迁徙,夜晚独坐灯下,形单影只的情景。“谁念飘零人苦。”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游子内心的苦楚,无人理解的悲凉。

“易得狂名,难求利市。”游子虽在外名声显赫,却难以在物质上有所收获,体现了世态炎凉的现实。“怀哉吾土。”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是游子心中永恒的主题。“况禁他、去燕来鸿,一递一声相诉。”以自然界的鸟儿相诉,寄托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同看天涯明月。”与远方的亲人共赏同一轮明月,虽相隔千里,但心却紧紧相连。“问几人寂寞,几人歌舞。”对比了游子的孤独与他人的欢乐,更突出了游子内心的孤寂。“纵唱澈旗亭,毕竟于卿何补。”即使在异乡高歌,也无法弥补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烂醉也,不借双鬟顾。”即使借酒浇愁,也无法忘记对故乡的思念。“不吊屯田荒墓。”对历史的感慨,对先人的缅怀,更增添了游子的忧国忧民之情。“待摧君、置酒沙棠,随著大江东去。”表达了游子渴望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凝练,通过游子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冷暖与人生的无常。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徵招

江山到处都如此,其间黯然惟别。

秋柳正垂垂,刻意教人折。免华生又灭。

禁几许,清歌呜咽。寒夜重来,旧游如梦,故应凄绝。

恰忆。五年前,江南岸、酒醒归舟时节。

一桁碧栏干,听笛声吹澈。

年华流水阅,那不遣、鬓丝成雪。

忍看君、一幅闲愁,苦觅恨人说。

形式: 词牌: 徵招

洞仙歌

春衣初试,映湖光脉脉。记得罗衫一痕碧。

正鱼龙,曼衍莺燕纷纭,原不合,悄向众中怜惜。

已令君识面,又不关情,此境迷离信难觅。

谁遣杏花媒,噈使游蜂,句引去,寻春油壁。

不埋怨湖山惹相思,反画出、湖山教人思忆。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大酺

有田不归,如江水,东坡亦可怜者。

村村啼布谷,正留犁风起,僧衣全画。

雨片如烟,鞭声若鼓,浅瀫轻浮秧马。

踏芳剩宛转,似丈人荷筱,樊迟学稼。

把齐民要术,豳风杂咏,共老农话。

秋成看䆉稏,脱青蓑,泥饮瓜棚下。

更打叠、稚子侯门,山妻酿酒,骑牛小、结鸡豚社。

约投闲他日,共筑个,溪南茅舍。将桑枳,从新写。

归田录罢,颓然美睡帘罅,听他香稻轻打。

形式: 词牌: 大酺

十二时慢二首(其一)

六花堆上黄茅屋,显出风神清皎。

有玉树、琼枝围绕。端不让戴安道。

蹇背冲寒,船唇忍冻,冰雪年年饱。

倘相过、不厌狂奴,愿作飞鸿,一试去来泥爪。

算百岁、浮名草草,低唱浅斟差好。

糁径萦帘,随车逐马,放眼成缥缈。

赖遮藏阙陷,儿童何必多扫。

触热者、本堪绝倒,不龟手药难讨。

竹挺高风,梅删俗艳,便是山翁照。

问如何不乐,潘郎鬓点华了。

形式: 词牌: 十二时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