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春衣初试,映湖光脉脉。记得罗衫一痕碧。

正鱼龙,曼衍莺燕纷纭,原不合,悄向众中怜惜。

已令君识面,又不关情,此境迷离信难觅。

谁遣杏花媒,噈使游蜂,句引去,寻春油壁。

不埋怨湖山惹相思,反画出、湖山教人思忆。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鉴赏

这首《洞仙歌》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日湖畔的景象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心境。

开篇“春衣初试,映湖光脉脉”,春衣初穿,映照着湖水的波光粼粼,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记得罗衫一痕碧”一句,回忆起那件翠绿色的罗衫,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将生机与活力带入了画面之中。

“正鱼龙,曼衍莺燕纷纭,原不合,悄向众中怜惜。”描绘了一幅鱼跃龙腾、莺歌燕舞的生动场景,却在热闹之中透露出一丝寂寞与孤独,似乎在人群中寻找着那份难以捕捉的怜惜之情。

“已令君识面,又不关情,此境迷离信难觅。”表达了对某个人或某种情感的追寻,但又似乎明白这情感难以触及,如同迷雾中的风景,难以寻觅。

“谁遣杏花媒,噈使游蜂,句引去,寻春油壁。”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杏花比作媒人,游蜂则被吸引,寻找着春日的油壁车(古代贵族女子乘坐的华丽车辆),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和复杂性。

最后,“不埋怨湖山惹相思,反画出、湖山教人思忆。”诗人并未因湖山的美景而埋怨,反而将其化为相思的源泉,使得湖山成为了思念的寄托,表达了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接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之间的微妙平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大酺

有田不归,如江水,东坡亦可怜者。

村村啼布谷,正留犁风起,僧衣全画。

雨片如烟,鞭声若鼓,浅瀫轻浮秧马。

踏芳剩宛转,似丈人荷筱,樊迟学稼。

把齐民要术,豳风杂咏,共老农话。

秋成看䆉稏,脱青蓑,泥饮瓜棚下。

更打叠、稚子侯门,山妻酿酒,骑牛小、结鸡豚社。

约投闲他日,共筑个,溪南茅舍。将桑枳,从新写。

归田录罢,颓然美睡帘罅,听他香稻轻打。

形式: 词牌: 大酺

十二时慢二首(其一)

六花堆上黄茅屋,显出风神清皎。

有玉树、琼枝围绕。端不让戴安道。

蹇背冲寒,船唇忍冻,冰雪年年饱。

倘相过、不厌狂奴,愿作飞鸿,一试去来泥爪。

算百岁、浮名草草,低唱浅斟差好。

糁径萦帘,随车逐马,放眼成缥缈。

赖遮藏阙陷,儿童何必多扫。

触热者、本堪绝倒,不龟手药难讨。

竹挺高风,梅删俗艳,便是山翁照。

问如何不乐,潘郎鬓点华了。

形式: 词牌: 十二时慢

十二时慢二首(其二)

人生不幸无过此,才子美人,为最在孝女。

者般狼狈,真不解个,中意柳絮。沾泥杨花落溷。

竟作苏台妓。

抱浣尘、一卷新诗,小小银钩,泣写秋蓉名字。

恰待得、扫眉人至。翠竹碧梧相对。

镜里红妆,月中素影,笑问非耶是。

料三生石上,因缘岂但今世。

险做出、香消玉碎,自题小照憔悴。

钗脚频敲,烛灰将烬,总是伤心泪。

把断肠花叶,教郎一一私记。

形式: 词牌: 十二时慢

多丽

傍湖山,小坐谁家闺秀。

映罗衫芭蕉几叶,宛如春水新绉。

似周昉图中仕女,当初花下相逅顾。

盼娇儿,提戈取印阿,侯伶俐伴侬前后。

举玉指,轻扶蝉鬓,生怕金钗溜。

还恐是,传神织手,自家描旧。

是剪出,春云态度,堆成裙带衫袖。

费绿窗功夫几许,打稿评量肥与瘦。

错彩盘金,雕文纂组,付他小婢街头售。

也只似,才人卖赋,流落风尘走。

伤心者,一分聪慧,一分僝僽。

形式: 词牌: 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