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在物质充足的地方不要停留,要到处寻找神圣的遗迹和灵性的踪迹。
如果突然遇到文殊菩萨开启你的智慧之眼,他年应当铭记老师的教诲于心。

注释

丰衣足食:指生活富裕,衣物充足,食物丰富。
圣迹:神圣人物或事件留下的痕迹或地点。
灵踪:灵性存在的迹象或踪迹,常指宗教圣地等。
文殊:文殊菩萨,佛教中的智慧菩萨,象征智慧与悟性。
慧眼:超越世俗的洞察力,能看清事物真相的智慧之眼。
老师心:这里指老师的教导或恩师的栽培之心,含有感恩和铭记之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从这四句话来看,诗人在病中,然而他并没有沉浸于个人苦难,而是在鼓励一位年轻的僧侣去清凉山拜访一位高僧。

“丰衣足食处莫住”,这一句表达了对物质生活不执着的态度。诗人在这里提醒小师,虽然有衣有食,但不要沉迷于这些现世的享受,而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成长。

“圣迹灵踪好遍寻”则是鼓励小师去寻访那些圣者的足迹和遗留下的智慧。这里的“圣迹灵踪”指的是佛祖或得道高僧留下的教诲和修行的痕迹。

“忽遇文殊开慧眼”,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常被描绘为持经而坐。在这里,“文殊开慧眼”意味着在旅途中偶然得到启发或悟到真理。

最后一句“他年应记老师心”,诗人叮嘱小师将来回忆此刻,应当铭记教导自己的长者之心。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更是对精神引领者的感激和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佛法的融合,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情怀,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后学传承的关切,以及对于精神成长重要性的强调。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偶作寄王秘书

七丝湘水秋深夜,五字河桥日暮时。

借问秘书郎此意,静弹高咏有谁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偶题

时事懒言多忌讳,野吟无主若纵横。

君看三百篇章首,何处分明著姓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寄山中叟

青泉碧树夏风凉,紫蕨红粳午爨香。

应笑晨持一盂苦,腥膻市里叫家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寄怀归州马判官

三年为倅兴何长,归计应多事少忙。

又见秋风霜裛树,满山椒熟水云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