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亭招饮竹屋

道人不见写秋荷,剩有溪流环素波。

三到禅关容醉客,一番清梦笑春婆。

桃栽小榭红妆瘦,竹压平檐绿荫多。

绝妙暮山登啸处,馀音缭绕答樵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道人不见写秋荷”,以“道人”这一隐士形象引入,暗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剩有溪流环素波”一句,通过溪流与素波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

“三到禅关容醉客,一番清梦笑春婆”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情感相融合,既展现了禅宗的意境,又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醉客在禅关中沉浸,清梦中的春婆则以微笑回应,这种对比和融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桃栽小榭红妆瘦,竹压平檐绿荫多”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桃树与竹子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红妆瘦与绿荫多的描绘,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最后,“绝妙暮山登啸处,馀音缭绕答樵歌”两句,将视角转向傍晚的山林,通过“登啸”和“答樵歌”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悠远而和谐的自然之声。余音缭绕,仿佛是大自然对人类心灵的回应,传递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美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充满了诗意与禅意的融合,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巳送师竹归苕溪用前韵

送归人值暮春天,顿触离怀在眼前。

满地绿阴诗似海,一帘花影酒成仙。

惠连未醒西堂梦,安石还随东墅缘。

惆怅武林山水接,思亲忍读白云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同日饮洛翘处转至周宅

窗前学书晋永和,窗外山色入青螺。

永和帖言休禊事,群贤不集劳思多。

午餔将酣手将覆,忽来知心载酒过。

神如行云流如水,以文为网礼为罗。

罗致奎映楼之北,兴高若剑出太阿。

鹦绿泉香烹新茗,鹅黄酒泛郁金波。

笑我连朝困饮食,疲兵那得荷矛戈。

再战再北援不至,不入诗魔入睡魔。

座中佳士新取妇,宛如兔丝附女萝。

夭桃枝头春意闹,踏青池畔裙色拖。

酒馀罔识时朝暮,踵门醉倒屋婆娑。

春华自当惜年少,结并蒂花出水荷。

嗟哉东园有好女,徐行佩玉不鸣珂。

芳菲固得赏幽谷,过时不采空蹉跎。

归读南华经一卷,轩车不到新如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至法界寺访宋胡侍郎铸钟香亭留饮

古华严寺有名钟,作自赵宋祥符中。

勒四言铭闻人建,铸者为谁曰胡公。

胡公仕宋侍郎职,尝苦金严年不丰。

请宽苛政蠲丁税,诏书特下快民风。

自是乡贤惠桑梓,一乡庙食祀有功。

乃今人未明其故,漫加帝号齐尊崇。

香火年年连吴越,不独编氓祝婺东。

我来吴宁寻遗迹,有法轮碑峙岘峰。

先民已叹沈沦久,长对空山夕照红。

寺居城闉往来数,欲访钟铭追前踪。

几经烽火变迁后,铁石销磨金在镕。

此铜钟且无其器,遑云斑剥蚀苔封。

我闻汤盘与孔鼎,词存千古走蛟龙。

层楼猛簴今寂寞,黄钟大吕闻太空。

何必金刹考古制,欲与凫氏论旋虫。

高子幸非辩追蠡,蓄酒如池香味浓。

招我一笑莫停饮,绣佛场前列千钟。

我侪善学端有在,如木钟撞金木攻。

大小鸣由大小扣,发人清省备藐躬。

形式: 古风

步东郊至卢宅

贪听溪流夹路喧,同人缓步入前村。

满郊绿树迎长阪,一带平桥护短垣。

好鸟声声春水畔,斜阳处处远山痕。

落花被径无人埽,客到何妨不叩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