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

招提凭高冈,四面断行旅。

胜地犹在险,浮梁袅相拄。

大江当我前,飐滟翠绡舞。

通流与厨会,甘美胜牛乳。

扣栏出鼋鼍,幽姿可时睹。

夜深殿突兀,太微凝帝宇。

壁立两崖对,迢迢隔云雨。

天多剩得月,月落闻津鼓。

夜风一何喧,大舶夹双橹。

颠沉在须臾,我自楫迎汝。

始知像教力,但度无所苦。

忆昨狼狈初,只见石与土。

荣华一朝尽,土梗空俯偻。

人事随转烛,苍茫竟谁主。

咄嗟檀施开,绣楹盘万础。

高阁切星辰,新秋照牛女。

汤休起我病,转上青天去。

摄身凌苍霞,同凭朱栏语。

我歌尔其聆,幽愤得一吐。

谁言张处士,雄笔映千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诗人王安石以其特有的哲理与艺术手法,展现了金山寺的雄伟与自我的精神寄托。

“招提凭高冈,四面断行旅。”开篇即设定了一种宏伟的画面,金山寺屹立于高冈之上,四周峭拔如刀割,给人以险峻之感。然而,“胜地犹在险”却透露出诗人对这处所钟爱的不仅是其自然景观,更有它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大江当我前,飐滟翠绡舞。”诗人面对着奔腾的大江,水波连天,如翠绿色的丝带在空中起舞,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澎湃与自由。

“通流与厨会,甘美胜牛乳。”此处可见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他将大江之水比喻为宴席上的佳肴,比牛乳还要甘美,这是对简单生活的赞颂,也反映了诗人超脱红尘后的自在。

“扣栏出鼋鼍,幽姿可时睹。”夜深人静之际,诗人轻扣栏杆,只见月光如水,幽深的寺院内外皆是一幅静谧的画面。这里,“太微凝帝宇”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壁立两崖对,迢迢隔云雨。”金山寺四周峭壁耸立,如同天然的屏障,将世间纷扰阻隔于外。诗人在这静谧中寻得心灵的平和。

“夜风一何喧,大舶夹双橹。”夜晚,风声呼啸,仿佛大江之上有巨轮船只穿梭其间,这是对动荡生活的一种回响,也许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颠沉在须臾,我自楫迎汝。”然而,就在这瞬息之间,诗人的心灵却能超然于物外,他驾起小舟,亲自迎接那份宁静和安详。

“始知像教力,但度无所苦。”此处可见诗人对于佛法的崇敬与信赖,他认为佛法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让人超脱世间的烦恼,不再有所困扰。

接下来的几句,“忆昨狼狈初,荣华一朝尽,土梗空俯偻。人事随转烛,苍茫竟谁主。”则是诗人对过往繁华生活的回忆与反思,他认识到世间一切功名富贵都是短暂的,如同转瞬即逝的蜡烛,最终都归于空无。

“咄嗟檀施开,绣楹盘万础。”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解脱的心境,似乎在告诫世人要打开心扉,去除尘封的知识与偏见,回到那份本真的宁静。

“高阁切星辰,新秋照牛女。”金山寺的楼阁直指苍穹,如同可以触及到星辰。新秋的阳光洒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之上,这里诗人似乎在向我们展示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感联结。

“汤休起我病,转上青天去。”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健康与自由的渴望,他希望能摆脱一切束缚,如同鸟儿展翅飞向那片清新的蓝天。

整首诗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也是王安石艺术风格的一次完美演绎。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对于自然、佛法与生命本真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青青西门槐

人情甘阿谀,我独倦请谒。

尤于权门疏,万事亦已拙。

平生江湖期,梦寐不可遏。

青青西门槐,少解马上暍。

形式: 古风

临吴亭作

补穿葺漏仅区区,志义殊嗟士大夫。

欲致太平非一日,谩劳使者报新书。

形式: 七言绝句

信都公家白兔

水精为宫玉为田,姮娥缟衣洗朱铅。

宫中老兔非日浴,天使洁白宜婵娟。

扬须弭足桂树间,桂花如霜乱后前。

赤鸦相望窥不得,空疑两瞳射日丹。

东西跳梁自长久,天毕横施亦何有。

凭光下视罝网繁,衣褐纷纷漫回首。

去年惊堕滁山云,出入虚莽犹无群。

奇毛难藏果亦得,千里今以穷归君。

空衢险幽不可返,食君庭除嗟亦窘。

令予得为此兔谋,丰草长林且游衍。

形式: 古风

信陵坊有笼山乐官

万里山林姿,羽毛何璀璀。

鸣声应律吕,唯有知者爱。

都门市井儿,谁玩汝文采。

应须锁樊笼,勿受丸矰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