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三)

长安棋局外,高卧羡能仁。

古磩忘年树,虚龛积寸尘。

闭门知客少,退院识僧真。

便欲肩行李,从兹寄病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游览卧佛寺时的内心感受与所见景象。首句“长安棋局外”,以“长安”象征繁华与竞争,而“棋局外”则暗示诗人超脱于世俗纷争之外,寻求内心的宁静。接着,“高卧羡能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能仁(佛教中对智者的尊称)的敬仰和羡慕,渴望像他们一样在高处静心修行。

“古磩忘年树,虚龛积寸尘”两句,通过描述古旧的石板上长着年久的树木,以及空寂的佛龛积满了微尘,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寺庙的古老与庄严。这里,树木与尘埃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也隐含了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痕迹。

“闭门知客少,退院识僧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清幽与僧侣生活的简朴。闭门意味着外界的喧嚣与干扰被隔绝,只有真正的心灵才能在此得到净化。通过与僧侣的交往,诗人认识到真正的修行者是那些能够坚守内心、远离尘嚣的人。

最后,“便欲肩行李,从兹寄病身”表达了诗人想要放下尘世的负担,寄身于佛门,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的愿望。这里的“行李”不仅指实际的行囊,更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束缚。诗人希望通过这次独游,找到一个寄托自己疲惫心灵的地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世俗生活中寻求心灵平静的努力。它不仅是一次个人的旅行记录,也是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体现。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四)

夕照何年寺,龚生殡此间。

遗文销白蠹,留骨待青山。

杯酒生平尽,经年涕泪潸。

纸灰风动处,送我出禅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五)

绿野名园旧,黄扉上相开。

连天起韦杜,拓地馆邹枚。

事往寒云白,林空野鸟回。

老丁锄菜急,不问客何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六)

欲放登高目,平冈正落晖。

穿芦时见帽,攀树每钩衣。

双阙明金爵,梁峰走翠微。

南飞数行雁,目送思依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笥河先生斋头观马贡图雨竹障子偕家药林作

东土美竹植,南邦富雨产。

我本东南人,见画豁双眼。

两年尘土燕之陲,此景那得移于斯。

先生指画语奇事,关中老兵名画师。

短衣缚裤走盘礴,雄心健腕挥淋漓。

绿云下垂天雨泣,百万箨龙浑雨立。

急涨穿根争道流,疾风捲影遮山入。

喧声恍挟惊雷奔,馀气欲扑高堂湿。

从师昔游江之干,三年看尽江南山。

无山不竹晴固好,看雨益复开心颜。

沈思各已成往境,指点忽落图中间。

吾家药林亦工竹,见之却立百回读。

平生未尝轻许人,归卧梦绕潇湘曲。

我不识尽赏以心,为引大白张清琴。

何时雨中竹里数椽屋,坐我朗诵还山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