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其六)

天灾降有由,由民心所致。

休咎徵洪范,贞祥详礼记。

降吉与降凶,其理明且易。

疠疫及干戈,灾眚无二义。

侧闻濒海民,见海舶失事。

拯物不拯人,乘危抢夺肆。

呼号瞑不援,转因以为利。

上干天心和,降罚垂昭示。

中岂无善良,罚遂及孥稚。

从井或救人,嫂溺尚拯臂。

尔民痛改悔,天心亦欣喜。

适或再遇之,慎勿萌故智。

救人在所急,量财酬高谊。

苍苍有明威,可一不可二。

斯言共记取,切莫视儿戏。

既感覆帱恩,思享升平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周凯创作的《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中的第六首。诗中探讨了天灾人祸与人心的关系,强调了天道的公正与惩罚的必然性。

首句“天灾降有由,由民心所致”,指出天灾并非无缘无故降临,而是与人心的善恶紧密相连。接着,“休咎徵洪范,贞祥详礼记”两句引用古代典籍,说明吉凶祸福皆有征兆,应遵循礼仪规范以求吉祥。

“降吉与降凶,其理明且易”表明善行能带来福祉,恶行则招致灾祸,道理清晰易懂。“疠疫及干戈,灾眚无二义”进一步强调了善恶报应的直接关系,无论是疾病还是战争,都是对不当行为的惩罚。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沿海地区民众在海难中的自私行为,揭示了人性中贪婪与冷漠的一面。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沉沦,而是转向了正面的思考:“上干天心和,降罚垂昭示。”指出上天的惩罚是为了警示世人,恢复和谐。

“中岂无善良,罚遂及孥稚”表达了即使在混乱中仍有人保持善良,但惩罚却可能波及无辜。随后,诗人通过“从井或救人,嫂溺尚拯臂”这一典故,强调了救助他人的道德责任,即使在危险中也不应袖手旁观。

最后,“尔民痛改悔,天心亦欣喜”鼓励人们痛改前非,相信天心会因此而感到欣慰。诗人告诫读者,如果再次遇到类似情况,切勿重蹈覆辙,而应将救助他人视为首要任务,并合理分配资源以表达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影响。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道德伦理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94)

周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嘉庆十六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善诗画,尤工山水。未第时,每阴雨辄入山观烟云出没,以资画趣。有《内自讼斋杂刻》等

  • 字:仲礼
  • 号:云皋
  • 籍贯:浙江富阳

相关古诗词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其一)

澎湖闻说似蓬壶,排列山峦入画图。

帆到未教风引去,神仙只是太清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其二)

裹头赤足发鬅鬇,手执鱼腥结坠行。

卖得青钱买红芋,家家辟谷学长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其三)

著来服色更离奇,说耐㛺赃海上宜。

染就胭脂为颜色,非红非紫暮霞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其四)

一篷驶出大洋中,绝小瓜皮不畏风。

溷入波心捕鳇鲤,求财直欲到龙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