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行中龙图思宣城

公爱宣城心不休,当年应梦似崔侯。

两条溪水横穿市,十里昭山半在州。

小杜一时誇俊逸,玄晖千载擅风流。

青毡旧物虽勤请,金马新恩定再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次韵行中龙图思宣城》。诗中描绘了对宣城的深情厚意与怀念之情,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宣城的独特魅力。

首句“公爱宣城心不休”,直接表达了对宣城的深厚情感,仿佛宣城已成为诗人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接下来,“当年应梦似崔侯”一句,运用典故,将宣城与古代文人崔侯相联系,暗示宣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其文化氛围浓厚,历史底蕴丰富。

“两条溪水横穿市,十里昭山半在州”描绘了宣城的自然风光,溪水穿城而过,昭山半隐于城市之中,展现出宣城山水交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景象。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宣城的地理特色,也寓意着宣城的文化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小杜一时誇俊逸,玄晖千载擅风流”则进一步赞美了宣城的文化氛围。这里提到的小杜(杜牧)和玄晖(谢朓),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以其俊逸之风和风流才情著称。通过引用这些历史人物,诗人强调了宣城作为文化重镇的地位,以及它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最后,“青毡旧物虽勤请,金马新恩定再留”表达了诗人希望再次访问宣城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宣城对于文人学者的吸引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处值得多次探访的地方。这里的“青毡”和“金马”分别借用了古代文人求学和任职的象征,进一步强化了宣城作为文化圣地的形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宣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以及文人情怀的描绘,展现了宣城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表达了诗人对宣城的深深眷恋与向往。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寄题玉笥观兼简道正求逐马草草名逐马谓服之久则可以行逐良马

仙梁飞去有遗坛,融结工夫玉未乾。

一片碧烟鸾舞破,数枝红蕊鹿衔残。

雨经梅涧芝田熟,路入萧家月屋寒。

晚景自怜行六十,欲求逐马问黄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端门肆赦

蔼蔼端门紫气浓,卷帘兰麝散和风。

星环帝座天澄碧,伞映龙颜日透红。

宝扇参差移仗里,金鸡绰约下云中。

恩覃草木先春力,万岁欢声阖国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王平甫下第南归

一番黄纸集群材,南国儒英起草莱。

至宝不逢知己鉴,束书重见下天来。

壮心肯向明时屈,孤愤须临浊酒开。

许有新诗令我听,夜堂还使鬼神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历溪张居士

七十人稀九十翁,数椽寒屋历溪东。

俯窥声利非吾事,自得逍遥与古同。

三叠琴心调夜月,一杯茗酌送春风。

趋庭有子明诗礼,善泽源源未可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