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柴门无事昼慵开,杖履谁曾得得来。
隔岸野花随处发,护巢幽鸟傍林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雅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以“柴门无事昼慵开”开篇,点明了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门不常开,似乎在说主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接着,“杖履谁曾得得来”,一句中“得得”形容脚步声清晰而有节奏,暗示来访者之稀少,进一步衬托出环境的清静与主人的超脱。
“隔岸野花随处发”一句,转而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野花在岸边随意绽放,展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自由生长的姿态。“护巢幽鸟傍林回”则通过小鸟守护着自己的巢穴,在林间轻盈飞翔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不详
三顾当年尚草庐,南阳谁识卧龙居。
舍人自是出世佛,学子犹呼行秘书。
视草似闻虚翰苑,追锋看即近郊墟。
论思好为苍生计,莫学辛毗谩引裾。
随缘到处是吾庐,风雨飘飖敢定居。
异县逢君如隔世,七年怪我苦无书。
平生出处皆陈迹,大半交游已故墟。
愁绝不知尊酒尽,醉归儿女笑牵裾。
早从微宦去田庐,惭愧英游许并居。
拙计自怜嵇叔懒,暮年空悔子公书。
归寻松竹开幽径,坐看牛羊下夕墟。
已把经纶付王导,不妨綀布制襟裾。
底事承明厌直庐,孤城天远寄幽居。
根尘已悟三乘祖,香火聊看八会书。
是处风烟供翰墨,何妨杖履入村墟。
皇文近日收遗老,妙手终烦补帝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