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并序(其十一)

得圣超凡不作声,卧龙长怖碧潭清。

人生若得长如此,大地那能留一名。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以“得圣超凡不作声,卧龙长怖碧潭清”开篇,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静观其变的境界。诗人通过“卧龙”这一形象,比喻自己如同深藏不露的智者,面对外界的纷扰与变化,内心保持平静,不为所动。同时,“碧潭清”象征着内心的清澈与纯净,不受外界杂念的影响。

接下来的“人生若得长如此”,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然状态的向往与追求,认为如果人生能够长久保持这种宁静与清明的状态,那么就能远离世俗的束缚与名利的追逐,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最后一句“大地那能留一名”,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他认为在广阔的天地间,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留下多少名声或物质财富,而是在于内心的修养与精神的追求。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94)

居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并序(其十二)

得道还同未得人,心无胜负自安神。

从前古德称贫道,向此门中能几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颂并序(其十三)

心空不及道空安,道与心空状一般。

参玄不是道空士,一乍相逢不易看。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偈颂并序(其十四)

此生不息息何时,息在今生共要知。

心息仙因无妄想,妄空心息是休时。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偈颂并序(其十五)

劫火曾将无气吹,不劳心力当时萎。

人天不见风尘起,怖息无招各自归。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