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康郎湖忠臣庙壁

草昧龙争日,风云得武臣。

乘时元赤帜,奋迹岂黄巾。

羽檄绥南服,天垣动北辰。

断蛇先谶楚,逐鹿后降秦。

建业王居正,洪都战血新。

旌旗迷过鸟,矢石骇潜鳞。

借箸应无匹,焚舟若有神。

阽危神稷重,仗节死生均。

日月躔双璧,羌戎奠九垠。

君恩五等锡,士气一朝伸。

孙子圭璋在,春秋俎豆陈。

白波吹浩溔,苍瓦覆嶙峋。

往事今为烈,羁人感自真。

临流独横涕,萧瑟对秋旻。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草莽英雄争雄争霸的时代背景,风云际会间涌现出了勇猛的武将。他们乘势而起,挥舞着象征正义的旗帜,与那些乱世中的反叛势力作斗争。诗中提到的“羽檄”象征着紧急军令,“绥南服”则意味着安抚南方的叛乱,稳定局势。“天垣动北辰”则以星辰比喻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接下来的几句“断蛇先谶楚,逐鹿后降秦”引用了历史典故,分别指代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斩蛇预示其将成大业,以及后来的项羽败于刘邦之手。这反映了历史上的权力更迭与英雄辈出的主题。

“建业王居正,洪都战血新”提到了南京(建业)作为政权中心的地位,以及洪都(南昌)的战斗场景,暗示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旌旗迷过鸟,矢石骇潜鳞”描绘了战场上的景象,旗帜遮蔽了飞鸟,箭矢和石头让水中的鱼儿感到惊恐,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恐怖与破坏力。

“借箸应无匹,焚舟若有神”赞扬了军事策略的高明,如同诸葛亮借箭的智慧,以及指挥若定的神妙。

“阽危神稷重,仗节死生均”表达了在国家危难时刻,忠臣们挺身而出,以生命捍卫国家的决心。

“日月躔双璧,羌戎奠九垠”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强盛,日月并照,四方归顺。

“君恩五等锡,士气一朝伸”描述了君主对忠诚臣子的奖赏,以及士气的提振。

“孙子圭璋在,春秋俎豆陈”引用了兵法家孙武的智慧,以及古代祭祀的礼仪,强调了智谋与礼仪的重要性。

最后,“白波吹浩溔,苍瓦覆嶙峋”描绘了自然景观,白浪翻滚,苍瓦覆盖山石,与前文的历史与人文景象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古代英雄的壮志豪情,以及国家统一与强盛的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忠臣义士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9)

陶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岁杪送青来游滇

远游当岁暮,为养反离亲。

贫士千秋恨,依人万里身。

丹崖盘鸟道,黑水暗龙津。

嗟我犹羁旅,离筵倍怆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乌夜啼

碧梧坠露惊秋早,罗帏辗转愁难晓。

乳乌啼断井栏西,闺中一夜青丝老。

只可闺中伴我愁,乌啼切莫向边州。

卢龙碛里征人在,多恐闻时也白头。

形式: 古风

猛虎行

猛虎突出势恒怒,不住深山踞当路。

风高月黑闻啸声,四野行人尽回步。

一虎之猛尚可当,群狐假窃牙爪张。

岂无壮士欲手搏,出门四顾心徬徨。

耽耽尔威谁养就,昔犹昏暮今白昼。

瞑目从教凡兽惊,肥身那管饥民瘦。

虎兮虎兮知惧无,灞陵亭下秋草枯。

飞将猝发金仆姑,石犹饮羽况尔乎?

形式: 古风

韩侯约台

王孙昔钓长淮流,钓竿一掷重瞳愁。

赤龙得水上天去,钟室酬功付刀锯。

汉家青史两钓台,千秋独为韩侯哀。

何如客星早归钓,一别东都更不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