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径山

忽在白云上,如浮沧海中。

云消常作雪,天近但闻风。

谁问栖禅宅,曾为避暑宫。

道人偏笑客,何事入寒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径山所见的景象,以轻盈飘逸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环境。首句“忽在白云上”写出了登山时仿佛置身于云端的奇妙感觉,形象生动。接着,“如浮沧海中”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海上孤舟,进一步强化了山势的高远和自身的渺小。

“云消常作雪”暗示了山间气候多变,云散后可能降下雪花,增添了山景的神秘与清冷。而“天近但闻风”则通过听觉,传达出山中宁静,只有风声相伴的寂静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山的历史联想,“谁问栖禅宅,曾为避暑宫”,暗指此地曾是僧侣修行或古代帝王避暑的地方,增加了径山的历史文化底蕴。最后一句“道人偏笑客,何事入寒空”,道人嘲笑诗人的来访,似乎在说为何要冒着严寒来这高寒之地,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也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理解和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径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禅意的追求。

收录诗词(6)

宋大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晋松和樗庵先生韵

阿育王山古灵窟,奇气独辟天南垂。

千年灵秀蕴不发,乃与佛氏留军持。

支离老树独高踞,佛塔偶寄冰霜姿。

辟如陶令入莲社,一笑不见我与而。

横空偃蹇掉头去,臭味安肯联庄施。

显神藏用葆灵质,岂若樗散传卮词。

樗庵先生古模楷,杖策独与山林期。

入山寻松若寻友,苍髯捧手相提携。

从游更得未曾有,如读异书神为移。

昔从图经见之久,目所未到心先追。

谁知闻见总不逮,咫尺不到山灵嗤。

坐久凉月出东岭,山风不动龙吟迟。

石坛冷落坐未得,寒光自老千年枝。

千年游屐几万辈,诗仙诗鬼来无时。

都将险语供写照,千颂万偈谁留遗。

先生一笑拈霜髭,姓名落落长松知。

羊公自与岘山古,俪以湛等宁非痴。

圣镫佛火置勿问,岁寒之友斯取斯。

形式: 古风

禅陵行

浊漉城头北风起,夜闻山阳泣山鬼。

曹家寒食汉家坟,翁仲无情堕铅水。

当时神州悲陆沈,两京陵墓成荒岑。

祠官旧事空投玉,校尉新衔有摸金。

征西将军老不死,墓上曹侯竟谁是。

虎皮羊质五官郎,抱颈轻狂作天子。

岂知刚卯摧金刀,转眼又失当涂高。

赤符未绝中兴汉,白石先闻大讨曹。

至今日暮行山路,回首铜台复何处。

春雨曾传卖履愁,秋声谁觅西陵树。

君不见长安石马嘶昭陵,会稽社宇啼冬青。

抔土山阳还好在,人间玉碗几飘零。

形式: 古风

龙门

石楼伊水曲,秋浦散斜晖。

匹马乱流去,冲人双鸟飞。

云归樵担重,苔护佛容肥。

几日风尘里,山林得暂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陈后山祠

诗到穷愁合闭门,茅庐何处吊幽魂。

瓣香未肯输坡老,举俗安知爱许浑。

秋入候虫吟独苦,春归脱木晚初温。

西江宗派当时体,尊酒何人与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