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千辙万辙晓行车,谁人折柳临长渠。

红颜皓齿春闺女,掩袂攀条独无语。

秦楼不见吹箫人,灞桥空有吟诗侣。

天长海阔飞鹏翼,迢迢直到天池息。

青琐朱扉闭阿娇,绮窗日暮生愁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折杨柳》是明代诗人石宝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折柳送别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离愁别绪。

首句“千辙万辙晓行车”,描绘了清晨时分,车马繁忙,行旅匆匆的景象,为后文的离别埋下伏笔。接着“谁人折柳临长渠”一句,点明了送别场景的核心——折柳相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树象征着离别与思念,折柳赠别寓意着对远行者的祝福与不舍。

“红颜皓齿春闺女,掩袂攀条独无语”两句,将送别对象刻画得生动形象。红颜皓齿的女子,面对离别,虽欲言又止,只能以掩面和攀折柳条的动作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这一细节描写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离别之痛的深沉。

“秦楼不见吹箫人,灞桥空有吟诗侣”两句,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离愁的主题。秦楼与灞桥都是古代著名的送别地点,分别与萧史乘龙、孟郊游历的传说相关联。此处以“不见”与“空有”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离别的无奈。

“天长海阔飞鹏翼,迢迢直到天池息”两句,以广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比喻主人公远行的旅程,同时也暗示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期待。鹏鸟高飞,最终会到达天池休息,这里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对重逢的期盼。

最后,“青琐朱扉闭阿娇,绮窗日暮生愁色”两句,以宫苑中的景象收尾,通过“闭”与“生愁色”的对比,展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忧郁与孤独。阿娇是汉武帝的宠妃,此处借指主人公心中的某个人物,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折柳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丰富的典故运用,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离愁别绪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主题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31)

石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衣曲

越丝回波翔紫凤,丹芝水花相间香。

并刀剪绿藕丝脱,中有二十四鸳鸯。

碧窗夜寒针指冷,一线未缝双泪迸。

秦云陇树千万重,欲寄还愁道涂梗。

封题锦字托衣中,殷勤先谢西飞鸿。

形式: 古风

铜雀台

西陵绿树无颜色,邯郸女儿犹艳质。

魏家空起千金台,一旦飘零同瓦砾。

名姝绮丽皆尘土,至今里女能歌舞。

妆成仍唱望仙词,梦回不记霓裳谱。

人间白日奔隙驹,绿颜回首雪盈颅。

秦楼楚榭今安在,日暮残鸦下冷芜。

形式: 古风

首阳薇

朝采薇,露未晞。夕采薇,风凄凄。

岐山东来墨为缞,大白小白悬两旗。

食周之粟不如蕨与薇。蕨薇虽不饱,应是商山草。

形式: 古风

妩媚谣

妩媚复妩媚,不道李与桃。

阿娇十四著绣袍,锦襦双佩并州刀。

自从贞观见天子,宫妆靓丽珠鞋高。

亲挑佛灯诵佛语,邂逅君王泪如雨。

未央前殿恰垂帘,白马道场齐抱杵。

提兵谁遣太法师,縳贼亲烦长公主。

大云经梵不足听,天堂火发延御屏。

雨露新归奉宸监,浮屠鬼战金轮庭。

李花不开媚娘舞,海内纷纷争好武。

道旁谁遇触邪冠,骨肉不如岩下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