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感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龙的《秋日杂感》,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首句“行吟坐啸独悲秋”,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独自在秋日里徘徊,吟咏或长啸,满心皆是悲凉。"海雾江云引暮愁"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迷氛围,将愁绪引向傍晚。

"不信有天常似醉"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怀疑和无奈,仿佛人生如梦,难以把握。"最怜无地可埋忧"则直接吐露出内心的忧虑无法排解,找不到一个可以寄托悲伤的地方。接下来,"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通过荒凉的景象,暗示世事变迁,人事已非,旧时相识如今只剩荒冢。

最后两句"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借五湖之大,寓意人生的广阔无垠,而沧浪水边却无处容下渔舟,暗指诗人自己身处困境,无处安身。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陈子龙在动荡时局中的孤寂与哀思。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遇桐城方密之于湖上,归复相访,赠之以诗

仙才寂寞两悠悠,文苑荒凉尽古丘。

汉体昔年称北地,楚风今日满南州。

可成雅乐张瑶海?且剩微辞戏玉楼。

颇厌人间枯槁句,裁云剪月画三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三洲歌

相送巴陵口,含泪上舟行。

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

形式: 古风

山花子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诉衷情令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