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角招·和白石》由清代诗人陈匪石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之愁与思乡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倦魂瘦”、“斜阳”、“烟柳”、“天外岫”、“绿草”、“高楼”、“寒食节箫声”、“青衫”、“花阴”、“莺求友”等,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离别时刻的哀愁。
“倦魂瘦”,开篇即点出人物的疲惫与消瘦,暗示了长时间的离别或思念带来的身心疲惫。“斜阳在、野桥袅袅烟柳”,夕阳西下,烟柳轻拂,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梦回天外岫”,梦境与现实交织,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记折短条,持赠亲手”,回忆起与亲人分别时的场景,那份深情与不舍跃然纸上。“沧洲驻久”,长久地停留在海边,或许是对未来归期的期盼,也可能是对过去时光的追忆。“草遍绿、南阡东亩”,绿草覆盖的田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日日高楼徙倚,听寒食节箫声,几临风翘首”,每日在高楼上眺望,聆听寒食节的箫声,期盼着远方的消息,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等待的煎熬。“曾有。曼歌敛袖。清谈拥髻,人占江山秀”,曾经的欢聚与畅谈,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回味,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流露出深深的遗憾与感慨。“滟波春碧溜。泪湿青衫,将离时候”,春水碧绿,泪湿衣襟,即将离别的时刻,情感达到了高潮。“花阴感旧。正客里、愁浓于酒”,在异乡的花荫下,回忆往事,愁绪比酒更浓,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暖炙银簧未奏。甚幽谷一声声,莺求友”,温暖的炉火尚未点燃,山谷中却传来莺鸟求偶的鸣叫,以自然界的和谐反衬出人间的离愁别绪。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离别时刻的哀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