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相学正归上饶赠别

倦客方歌归去来,君归先为酌离杯。

凤凰台下帆朝发,龙虎山前云莫回。

中岁一官淹泽国,明年三赋献蓬莱。

鸣珂定按夔龙步,已见文星近上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梁寅对友人张元相学正归乡上饶时的赠别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归途的关切。

首句“倦客方歌归去来”,以“倦客”自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归乡的喜悦与对自身漂泊生涯的感慨。接着“君归先为酌离杯”,诗人想象友人归来时,自己已备好酒杯,准备为友人饯行,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归来的期待。

“凤凰台下帆朝发,龙虎山前云莫回”,描绘了友人归途的景象。凤凰台和龙虎山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名,此处借以渲染友人归途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中岁一官淹泽国,明年三赋献蓬莱”,描述了友人在官场的辛劳与成就。友人在中年之际担任官职,却因某种原因滞留于偏远之地,但并未因此消沉,反而在第二年完成了三篇赋文,献给仙境般的蓬莱,展现了友人的才华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鸣珂定按夔龙步,已见文星近上台”,预祝友人仕途顺利,才华得到认可。鸣珂是指古代官员出行时所用的响铃,夔龙步则形容步伐稳健而优雅。文星象征文才出众,上台则指高升官位。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也蕴含了对友人归途的关怀与对未来事业的期许。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初至钱塘

九市通衢万柳青,柳边车骑雾冥冥。

浙江水袅罗衣带,天目山开绀画屏。

游女竞誇新服玩,遗民犹诧小朝廷。

白衣太史徒多感,祇拟重增山水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登吴山

城绕青峰锦绣回,仙楼十二竞崔嵬。

云飞沧海山无尽,潮撼长江雨并来。

吴相忠魂祠宇在,宋皇行殿梵宫开。

东南都会金城废,竟日湖船丝竹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小留豫章袁尚志归自浙右得刘伯温书并寄吴兴温国宝笔十枚感其远贶一诗奉寄伯温名基处州青田人举进士为高安丞再迁江浙儒学副提举

江西十载诵君诗,一见钱塘如故知。

耽学自嫌科第早,论文何让古人为。

湖州兔颖刀锋锐,浙水鱼笺锦字奇。

珍赠千金意千里,长因明月动幽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太平观灵枢堂有轩临池扁曰山水间因访曾鍊师留宿赋之

道人住在小玄洲,山水之间庭户幽。

松挂片云招宿鹤,池开半月隐灵虬。

仙书待写榴皮字,燕坐真乘莲叶舟。

为论先天过夜半,知师心与太虚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