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杂兴四首(其三)

江左妖氛扫未清,山东豺虎又纵横。

欲令斥堠收烽火,须挽天河洗甲兵。

老马独嘶时北望,宾鸿相唤尽南征。

腐儒愧乏匡时术,搔首风前百感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陈基的《淮阴杂兴四首(其三)》,通过对时局动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个人无能为力的感慨。

首句“江左妖氛扫未清”中的“江左”指长江下游地区,当时战乱尚未完全平息,暗指元末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势力。“妖氛”一词寓指战乱的阴霾。次句“山东豺虎又纵横”则将视线转向北方,比喻山东地区的叛乱势力如同猛兽横行。

第三句“欲令斥堠收烽火”表达了诗人希望边境的哨所能够停止报警,意味着战事暂息的愿望。然而,“须挽天河洗甲兵”一句则以夸张手法,表达出彻底消灭战争的强烈愿望,形象地表示要像引水清洗兵器那样消除战争的痕迹。

第五、六句“老马独嘶时北望,宾鸿相唤尽南征”,通过描绘老马孤独的嘶鸣和大雁南飞的景象,寓言战乱中的人们各自逃生,流露出深深的忧国之情。

最后两句“腐儒愧乏匡时术,搔首风前百感生”,诗人自谦为“腐儒”,感叹自己没有拯救时局的良策,只能在风前搔首,满心忧虑各种复杂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以及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收录诗词(179)

陈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 字:敬初
  •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314-1370

相关古诗词

淮阴杂兴四首(其四)

兵火烧残百草根,人烟无复万家村。

黄金莫铸忠臣骨,白马空招帝子魂。

易水有情人已逝,睢阳无援事难论。

何当亲斩楼兰首,仗节归朝报至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福山港口待潮

吴山如画楚江平,消得孤帆半日程。

潮落沙头才一尺,舟停江口复三更。

时清不识风波险,世乱方知性命轻。

坐拥貂裘待明发,临风空愧鲁连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癸卯二月十一日官军发吴门

去年移戍秋将半,今岁渡江春正分。

晋国偏裨归宿将,汉庭旗鼓属元勋。

戈船十万尽犀弩,铁骑三千皆虎贲。

却笑高阳老狂客,谩凭口舌下齐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二十日福山港寄省院张思廉陈惟允诸友

汉将西征肃羽仪,简书日日有程期。

东溟潮上犀船发,南斗星横虎节移。

青入楚封山点点,白添吴镜雪丝丝。

美人宴罢芙蓉署,一色银花翠压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