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缘萝蹑蹬共跻攀,水色山光远近间。
一勺龙蟠通海窟,半空虎啸隔尘寰。
石潭云冷人稀到,溪路苔生为倦还。
早望云霓施圣泽,何难菅屦步灵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同时融入了对祈雨之心的表达。开篇“缘萝蹑蹬共跻攀,水色山光远近间。”两句,从景物的细节入手,通过藤蔓缠绕、水光山色的描写,展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缘”字,既表达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暗示了祈雨时的情感联结。
接着,“一勺龙蟠通海窟,半空虎啸隔尘寰。”两句,则是对宏伟景观的描绘。诗人以“龙蟠”比喻云气,以“虎啸”形容风声,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神秘感。这里的“海窟”、“尘寰”,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通向天际的境界。
再接下来,“石潭云冷人稀到,溪路苔生为倦还。”两句,转而描写了一种静谧、清幽的山中景象。“石潭”、“云冷”、“溪路”、“苔生”,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淡泊的氛围。诗人通过“倦还”的表达,流露出对这片净土的向往和归属之情。
最后,“早望云霓施圣泽,何难菅屦步灵山。”两句,则是祈雨心愿的直接表达。“云霓”、“圣泽”,象征着天降甘霖的美好愿景,而“菅屦步灵山”,则是诗人对自然神灵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能够亲近、体验这份神圣力量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多变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同时也表达了祈雨时期盼望天气转晴的心境。
不详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无利无名,无荣无辱,无烦无恼。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笑。况值群山初雪满,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老。
知富贵,谁能保。知功业,何时了。算箪瓢金玉,所争多少。一瞬光阴何足道,便思行乐常不早。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
家住青山擅一丘,菜畦花圃足夷犹。
哲人造物何悭寿,公子平生不识愁。
鸡黍情缘成梦断,莺花心性盖棺休。
草亭吟卷今犹在,读向西风老泪流。
亭亭玉树世间稀,天与科名不与时。
倍厚每生同族敬,风流多结贵游知。
吾于鲁肃情偏厚,客谓文园疾莫支。
抚几自悲还自慨,喜君跨灶有诸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