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一五一)

人有一卷经,无相亦无名。

无人能转读,有我不能听。

如能转读得,入理契无生。

非论菩萨道,佛亦不劳成。

形式: 偈颂

翻译

一个人拥有了一卷经书,既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名字。
没有人能够解读它的内容,即使有我,也无法倾听其中的智慧。
如果有人能成功解读,就会领悟到超越生死的道理。
这并不局限于菩萨的道路,连佛陀也不必刻意去达成这样的境界。

注释

经:佛教中的经典文献。
相:具体形象或象征。
名:名字或标识。
转读:解读、理解。
契:契合、领悟。
无生:超越生死,佛教中指涅槃。
菩萨道:佛教中修行者的道路,尤其是向佛进阶的路径。
佛:佛教中的最高觉悟者。
劳:刻意、努力。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诗人庞蕴之手,流露出浓厚的禅宗色彩。开篇即以“人有一卷经,无相亦无名”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抹去个人标识的境界。这一卷无名无相的“经”,象征着禅学中常说的“本无所有”,强调的是内在真理的直接体验,而非文字或知识的积累。

接着,“无人能转读,有我不能听”进一步探讨了这种超越语言和听闻的境界。这里的“转读”不仅是字面上的朗读,更指向对经典深义的理解与把握。而“我”则代表了个体心灵,无法通过常规途径去领悟这份深邃。

然而,当“如能转读得,入理契无生”的境界到来时,一切皆归于空性,超越了生死轮回。这里的“入理”是指达到禅学中的真理,而“契无生”则是达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非论菩萨道,佛亦不劳成”,表明这份悟性既不是通过菩萨道(即大乘佛教中菩萨修行)所得,也不是佛陀亲自证成的。这强调了一种直接体验和个人顿悟,是禅学追求的一种极致境界。

整首诗偈以其深邃玄妙、语言简练著称,展现了作者对禅理的独特领悟。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一五二)

阿爷当殿坐,子向前头立。

父子同宅住,小魔不敢入。

时开无尽藏,贫者相供给。

得之永不穷,免得生忧悒。

形式: 偈颂 押[缉]韵

诗偈(其一五三)

欲得真醍醐,三毒须去除。

嗅无酥酪气,自见如意珠。

劫火烧不然,泛海浪中浮。

昔日强索者,今日作他奴。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五四)

报汝寻真理,偷生佯不闻。

及其身命卒,心口便纷纭。

我命不能与,将钱别雇人。

为读如来教,救护我精神。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五五)

城内数万户,不奈我恒一。

时时师子吼,禽兽俱皆卒。

教作罗睺罗,无踪持戒律。

但知入理坐,日头骨咄出。

形式: 偈颂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