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郁郁复苍苍,扶疏翻晓光。
岂能偏雨露,秪益早风霜。
萧瑟秋将暮,纷披叶尽黄。
深溪调鼎树,岁晚独能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郁郁复苍苍,扶疏翻晓光。” 这两句以一种缓慢而沉重的节奏开始,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郁郁"形容树木繁茂且郁郁葱葱之感,"苍苍"则增添了一种淡远的色彩。"扶疏"表现了枝叶稀疏,"翻晓光"则捕捉到了初晨阳光透过树梢的画面。
"岂能偏雨露,秪益早风霜。" 这两句诗中的“偏”字表达了一种不公平感,似乎在质疑自然界为何对待万物如此不同。“秪益”二字形容树木虽小却坚韧自持,不为严寒所动。
"萧瑟秋将暮,纷披叶尽黄。" 这两句描绘出深秋的景象,"萧瑟"一词传达了秋风吹过树林时的声音,而“纷披”则形容落叶纷飞的场景。
"深溪调鼎树,岁晚独能芳。" 最后两句诗转向山间深处,"调鼎"二字使人联想到了古代祭祀时的乐声,而“岁晚独能芳”则表达了即便在年华将暮之际,这些树木依然保持着生机与芬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入微的观察,捕捉到了秋天的萧瑟感和生命力的坚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脆弱的深刻感慨。
不详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萧萧筱簜拥荒冈,却忆江皋草色长。
暖景暄风似春日,黄茅白苇是殊方。
孤村默默无谁语,万事悠悠有底忙。
独立寺门归鸟尽,重山复岭又苍苍。
二年憔悴向庸城,又见椒花倏自惊。
孤客殊方怀土意,故人绝塞未归情。
此生竟被儒冠误,他日终图后世名。
平野春来堪细履,何时与子杖藜行。
荒山荦确倦征行,溪畔逢梅照眼明。
枝袅霜天寒日薄,影沉碧涧晚流清。
最怜雪后开来瘦,可忍风前落去轻。
却悔折归无可赠,旧游千里但凝情。
少年豪纵志凌云,著论将期拟过秦。
当日诗书徒用世,如今文字岂谋身。
乱离不用毛锥子,漂转聊同木偶人。
主父平生希鼎食,年来一饱尚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