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梅初放

荒山荦确倦征行,溪畔逢梅照眼明。

枝袅霜天寒日薄,影沉碧涧晚流清。

最怜雪后开来瘦,可忍风前落去轻。

却悔折归无可赠,旧游千里但凝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荒凉的山岭中长途跋涉令人疲惫,溪边偶遇梅花照亮了视线。
枝条在寒日下显得稀疏,倒影映在碧绿的涧水中,夜晚的流水格外清澈。
最喜欢雪后梅花的清瘦姿态,怎能忍受它在风中轻易飘落。
遗憾没能折下它赠予他人,遥远的旧游之地只能让情感凝结。

注释

荒山荦确:荒凉且岩石嶙峋的山岭。
倦征行:疲倦于长途跋涉。
溪畔:溪水旁边。
照眼明:明亮耀眼。
袅:柔弱摇曳。
霜天:下霜的天气。
寒日薄:寒冷的日光微弱。
影沉:倒影沉入。
碧涧:碧绿的山涧。
晚流清:夜晚流水清澈。
怜:怜爱。
雪后开来瘦:雪后梅花清瘦的样子。
忍:忍受。
落去轻:轻易飘落。
折归:折下带回家。
无可赠:没有可以赠送的东西。
旧游:过去的游览之地。
但凝情:只能凝聚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山川之美景,通过对荒山、溪畔、霜天等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初放梅花独特的情感和深沉的怀旧之情。

"荒山荦确倦征行"一句,通过对荒山上荆棘丛生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旅途中崎岖艰难的心境。"溪畔逢梅照眼明"则是说在溪边偶遇初放的梅花,如同清晨的阳光一般,给了诗人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启迪。

"枝袅霜天寒日薄,影沉碧涧晚流清"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梅花在严冬中傲立的姿态,以及其投影于清澈溪水中的静谧景象。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纯洁与孤独的向往。

"最怜雪后开来瘦, 可忍风前落去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不舍和怜悯之情。梅花在严寒之后依然坚守其美丽,在狂风中轻易地飘落,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心疼。

"却悔折归无可赠,旧游千里但凝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深切怀念。虽然无法将这份美好带走,但那份情感已深深地烙印在心中,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独享清福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遣兴二首(其二)

少年豪纵志凌云,著论将期拟过秦。

当日诗书徒用世,如今文字岂谋身。

乱离不用毛锥子,漂转聊同木偶人。

主父平生希鼎食,年来一饱尚艰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遣兴二首(其一)

人生何必论才良,贤否穷通脱未量。

运否蛟龙犹蠖屈,时来鸟雀亦鹰扬。

王侯蝼蚁同归尽,钟鼎山林各所藏。

何用作文嗟不遇,已将名利等蝇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潭州道中

青山接云云接天,碧林溪树两相鲜。

地连诸徼分秋色,天近平湖识渚烟。

望尽好峰仍注目,赏馀幽树更垂鞭。

是身已作无赀省,乘兴将随下濑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褒城县雨中

岭云方笠覆,檐雨已盆倾。

山气昼侵幔,滩声夜入城。

子真空旧隐,褒姒谩垂名。

访古多磨灭,秋风山树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