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指六偈.入道

道本无瑕,拟心已差。才生眹兆,遍界空花。

若欲全举,除非直与。不用增添,现成规矩。

洞彻根源,法法周圆。灵明法尔,妙绝言诠。

言诠不得,得亦差忒。迥出根尘,古今取则。

存不可见,亡兮对面。匪存匪亡,森罗自现。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法齐照,境智甚深。

心忘照灭,境智同歇。一道通同,十方俱摄。

生死涅槃,元无两般。四生六道,息苦停酸。

平等大道,无有邪正。胡汉不来,欲何为镜。

像虚镜皎,镜像斯照。像去镜亡,千圣非妙。

此门难入,唯君自息。若入此门,半钱不直。

不直半钱,万国争观。所以说云,大道体宽。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高僧释清远所作的《标指六偈·入道》。诗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宗修行的精髓和境界。

"道本无瑕,拟心已差",开篇即点明道之纯净,人心的妄想则是修行路上的障碍。"才生眹兆,遍界空花",形象地比喻了世间万物如梦幻泡影,皆为空相。"若欲全举,除非直与",强调了直接领悟真理的重要性,而非通过繁琐的逻辑推理。"不用增添,现成规矩",指出真理自在心中,无需外求。"洞彻根源,法法周圆",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以及佛法的圆满性。"灵明法尔,妙绝言诠",赞美了佛法的微妙与不可思议。"言诠不得,得亦差忒",说明了语言的局限性,真正的领悟难以用言语表达。"迥出根尘,古今取则",强调了超越世俗观念,古今一致的修行路径。"存不可见,亡兮对面",描述了生死无常,但真理永恒不变。"匪存匪亡,森罗自现",进一步阐述了万物皆空,但真理自在显现的道理。"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揭示了心与法的统一,无二无别。"心法齐照,境智甚深",强调了心与法的相互映照,智慧深邃。"心忘照灭,境智同歇",指出在彻底觉悟后,心与境、智与灭均归于寂静。"一道通同,十方俱摄",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生死涅槃,元无两般",说明了生死与涅槃并无本质区别,皆是修行过程的不同阶段。"四生六道,息苦停酸",强调了摆脱轮回苦痛,达到解脱的最终目标。"平等大道,无有邪正",体现了佛法的平等精神,没有偏颇。"胡汉不来,欲何为镜",表达了对佛法的普遍适用性的强调,无论种族、文化背景。"像虚镜皎,镜像斯照",以镜子比喻真理,强调了真理的显现。"像去镜亡,千圣非妙",说明了真理的显现与消失,千圣之言并非妙谛。"此门难入,唯君自息",指出佛法的修行之路不易,需要个人的自我觉悟。"若入此门,半钱不直",强调了修行的价值,非金钱所能衡量。"不直半钱,万国争观",表达了人们对佛法的渴望与追求。"所以说云,大道体宽",总结了佛法的广大包容性,以及其对所有人的普适价值。

整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修行的真谛,强调了直接体验真理的重要性,以及心与法的统一,体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标指六偈.见闻

见极垂光,听圆含响。若谓见闻,法成尘想。

光流大千,响传沙界。对现全彰,无在不在。

声不是声,色不是色。非色非声,山高水急。

眼不可见,耳不可闻。非见非闻,宛尔见闻。

见色闻声,脱出根尘。水月镜像,梦幻施陈。

文殊宝刹,观音普门。周罗法界,唯子一人。

身土交映,妙绝凡圣。本有天真,非病不病。

长歌且唱,妙舞更誇。东西南北,示现空花。

生死去来,去来生死。若不如是,多过多咎。

兹言未谛,此语皆宗。标指若示,古人同风。

形式: 偈颂

标指六偈.水月

水月指陈,最疏最亲。若谓可见,还带重轮。

月皎于上,水流于下。彼此非干,应缘何假。

声回响转,垛成招箭。指喻孰明,标门谁辨。

凡夫见闻,月皎水浑。心波业识,奔流苦门。

二乘闻见,如镜中面。对像迷真,渠还未荐。

水澄月映,孤光迥迥。灭此化城,更须前进。

一月耀天,光吞大千。森罗顿现,亘尔无边。

齐含宝月,交光廓彻。非中非外,一多融摄。

毗卢性海,自他无碍。迷悟悟迷,相亡相在。

一尘百亿,百亿一尘。奔走尘刹,不动本身。

光亡月落,几人摸索。四十九年,浑用不著。

丈夫壮志,自有行市。十字路头,看人失利。

不忻诸圣,不厌凡夫。拈箕奉帚,跨马骑驴。

若人笑我,我亦笑渠。更问如何,我不识书。

形式: 偈颂

标指六偈.语默

至道非言,言亦可传。可传何也,应物而宣。

言虽应物,物自无物。无物之言,言音自没。

绝言之语,妙应还普。道非晦明,语默同取。

举复谁唱,物物虚旷。咸通大千,遍乎尘想。

品类非一,同言异出。圆音落落,凡圣俱适。

千品万类,薰含种智。故此一门,称无量义。

山河宣演,草木扬音。长说无间,所谓甚深。

深兮甚浅,不动情见。最省工夫,凡夫不荐。

不荐最亲,妙义敷陈。欢言即笑,恚怒即嗔。

嗔为金刚,喜为迦叶。华藏毗卢,心心相接。

接兮可见,莫看背面。无字密言,从兹出现。

现复谁论,非用耳闻。六根共户,妙偈星分。

森罗经文,不出一尘。非舌非辩,雷转电奔。

展之在手,何法不有。纵横三界,无一渗漏。

时人不信,执言说病。依倚前尘,以为决定。

决定是心,决定是尘。心尘所使,非自由人。

诸圣苦口,随愚过咎。巧说多词,强为分剖。

法无言说,汝须善别。舍离语言,生死自绝。

凡夫闻此,无说过咎。取彼无言,冥然长久。

端坐暗狱,以心相续。背却语言,犹如土木。

舍有之无,落在邪途。有无俱病,二病俱祛。

祛复何去,不离当处。当处不生,语默相取。

取兮不知,是东是西。说即不说,不疑即疑。

故称佛子,了事凡夫。是何凡夫,问取李胡。

形式: 偈颂

彼我不二

诸人行李处,非我君不能。

我今凭子力,还与汝同心。

彼我无差忒,超然绝古今。

千差非止水,生死自平沉。

对容谁不妙,拂袖省知音。

不堕机前路,明明定浅深。

其如未觉了,彼我徒自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