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公德明光万世师,从容酬酢更何疑。
当年不合知何事,清夜端居独仰思。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仰思二首(其一)》,通过“公德明光万世师”开篇,展现出对高尚品德和卓越教化的推崇与敬仰。诗人以“从容酬酢更何疑”表达出对人物言行举止的赞赏,认为其处事沉稳,应对自如,无任何疑问。接着,“当年不合知何事”一句,似乎在反思过去某些决策或行为的不当之处,流露出深沉的自省精神。最后,“清夜端居独仰思”则描绘了诗人深夜静坐,独自深思的情景,体现出对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赞美,也蕴含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道德价值的深入探讨,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圣贤事业理难同,僭作新题欲自攻。
王事兼施吾岂敢,傥容思勉议成功。
旧喜安心苦觅心,捐书绝学费追寻。
困衡此日安无地,始觉从前枉寸阴。
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
傍人莫笑标题误,庸行庸言实未能。
出入无时是此心,岂知鸡犬易追寻。
请看屏上初爻旨,便识名斋用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