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宋侯三首(其三)

梨园部里奏云和,衰惰烦公发药多。

有啭春莺觞客酒,无如龙马暴民禾。

盍陪天下传柑宴,且听民间秀麦歌。

归对蓬窗灯一点,却疑太乙夜相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梨园乐队演奏着和谐的乐曲,年老体弱的我常劳烦您解忧解困。
春天的黄莺在宴席上歌唱,无人能及您的威严,如同龙马震慑了百姓的稻谷。
何不一同参加全国的柑橘盛宴,且聆听乡间麦田丰收的歌声。
回到家中,面对孤灯,仿佛觉得太乙星君深夜来访。

注释

梨园部里:指宫廷或专业的音乐团体。
奏:演奏。
云和:古代的乐器名,象征和谐之声。
衰惰:衰老懒散。
公:尊称对方,这里指代官员。
发药多:指给予很多帮助或解决困难。
有啭:有鸟儿鸣叫。
春莺:春天的黄莺。
觞:古代饮酒的器具,此处指宴会上的酒。
龙马:比喻威严或力量。
暴民禾:惊扰百姓的庄稼。
盍:何不。
陪:参加。
天下传柑宴:全国性的柑橘节庆。
民间秀麦歌:民间庆祝麦子丰收的歌曲。
归对:回家后对着。
蓬窗:简陋的窗户。
灯一点:孤灯一盏。
太乙:道教中的天神,象征吉祥。
夜相过:深夜来访。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特定场合的感慨与思考。诗中以“梨园部里奏云和”开篇,通过音乐演奏的和谐氛围,反映出一种希望和平、安宁的心态。"衰惮烦公发药多"则透露出对社会疾苦的一种关切,可能是指当时的医疗状况或是官吏的贤良形象。

接下来的“有啭春莺觞客酒,无如龙马暴民禾”进一步描绘了一场宴席的情景,其中“啭春莺”指的是燕子,常用以比喻歌妓之类,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欢乐场合的某种不满或无奈。而“龙马暴民禾”则是借古代祥瑞之物——龙马比喻官员的贪婪与民众的苦难。

"盍陪天下传柑宴,且听民间秀麦歌"中,“柑宴”意指用橘子或其他果实作为宴会上的食品,而“秀麦歌”则是农民收获时的快乐歌谣。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平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对上层社会的宴席文化的疏离感。

最后两句“归对蓬窗灯一点,卻疑太乙夜相过”,则是诗人回归日常生活时的心境描写。蓬门指的是简陋的居所,而“太乙”则是一种占卜之术,这里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和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是一篇集观察、思考与个人情感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又和宋侯三首(其二)

铃斋教令得民和,月色今宵十倍多。

节物人家俱插柳,霁华田舍可鞭禾。

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

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又和宋侯三首(其一)

春风才扇已微和,灯市新年笑语多。

时有老农行拾穗,岂无太史笔归禾。

少留楼上三通鼓,休记云间第一歌。

传说遨头诗句好,曹刘墙短不难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又和南塘十首(其九)蝉

短歌殊不足,袅袅发长吟。

□□□□□,□□□□□。

渴饥资坠露,栖止□□阴。

痀偻安知道,区区有巧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又和南塘十首(其十)龟

□□渔辄获,元□□几戕。

不足烦三顾,毋宁且□□。

刳钻供卜筮,巾笥沐恩光。

何似泥中伏,朝朝出太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