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六花堆积满乾坤,一色更无痕。

但分山水高低处,与林庐城郭江村。

蜡屐扶筇,印生屐齿,回首失柴门。

不知明月照黄昏,步步踏瑶琨。

谁怜东郭先生苦,偶行吟、露出鞋跟。

莫笑孙康,读书相映,不复问饔餐。

形式: 词牌: 一丛花

鉴赏

这首《一丛花》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六花堆积满乾坤,一色更无痕。”开篇即以“六花”点明主题,形象地描绘了雪花覆盖大地的景象,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洁白的雪衣包裹,一片纯净无瑕。“一色更无痕”,强调了雪景的纯净与和谐,一切都被雪的白色所覆盖,没有丝毫杂质。

“但分山水高低处,与林庐城郭江村。”接下来,诗人将视线从广阔的天地转向具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通过“山水”、“林庐”、“城郭”、“江村”的描绘,展现了雪景下的自然之美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蜡屐扶筇,印生屐齿,回首失柴门。”这里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蜡屐(涂蜡的木屐)和筇杖(竹制手杖)是古人冬季出行的常见装备,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形象,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生活的节奏。而“回首失柴门”则可能寓意着对过往或简单生活的怀念,或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

“不知明月照黄昏,步步踏瑶琨。”最后两句,诗人将视角拉回夜晚,明月的光辉洒在雪地上,形成一片瑶琨(美玉)般的光芒,与白天的雪景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不知”二字,增加了诗歌的留白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一丛花》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雪景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活以及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72)

陆求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蕃女怨

斗鸡走狗东郊道。朔风吹老。傍溪杨,夹岸草。

烟云空绕。何时万紫与千红。待春工。

形式: 词牌: 蕃女怨

归自谣

听蜡鼓。一国若狂分队舞。金刚力士收南亩。

村前村后歌金缕。风和煦。流连不觉严寒苦。

形式: 词牌: 归自谣

贺圣朝影

绣床初放剪刀寒。带围宽。笔尖呵冻寄书难。

且盘桓。推窗又见蜡梅残。镜中看。

下阶不耐朔风酸。叶声干。

形式: 词牌: 添声杨柳枝 押[寒]韵

阳关引

蒸裹前朝设,迎得玄冥节。

口脂面药,恩光远,空悲切。

念东梁词赋,惟有邹枚绝。

笔吐花、庭树不断兔园雪。对四壁僵卧,歌一阕。

看浮生内,能逢多少风月。

且莫耽清酒,但许烹茶啜。

纵妓围成阵,不若慕弹铗。

形式: 词牌: 阳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