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漱玉亭示开先长老师序

山根玉泉仰面飞,飞出山顶却下驰。

自从庐阜泻双练,至今银湾乾两支。

雷声惊裂龙伯眼,雪点溅湿姮娥衣。

寄言苏二李十二,莫愁瀑布无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泉水从山脚下喷涌而出,直冲向山顶,却又向下流淌。
自从庐山的瀑布分开成两条,至今它们依然保持着各自的水量,如同银色的河湾分叉。
雷声震得海神龙伯的眼睛都裂开,雪花溅湿了月宫仙女嫦娥的衣裳。
告诉苏二和李十二,不必担心没有新的瀑布诗篇可以创作。

注释

山根:山脚。
玉泉:清澈的泉水。
仰面:向上。
驰:流淌。
庐阜:庐山。
泻双练:瀑布分开成两条。
银湾:形容银色的河湾。
乾:保持。
雷声:雷鸣。
龙伯:古代传说中的海神。
眼:眼睛。
寄言:告知。
苏二李十二:两位诗人的名字。
莫愁:不要担心。
新诗:新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题漱玉亭示开先长老师序》。诗中通过对山根玉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动感,同时也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山根玉泉仰面飞,飞出山顶却下驰" 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泉水奔腾的景象,仿佛有生命般跳跃而出,又在山顶处回落,给人以力量与美感并存的印象。

"自从庐阜泻双练,至今银湾乾两支" 这两句,通过对泉水过去和现在的比较,表明了泉水的源远流长,以及它不变的清澈特性。这里的“庐阜”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双练”则形容泉水如同剑般锋利。

"雷声惊裂龙伯眼,雪点溅湿姮娥衣" 这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界中雷鸣与雪花的描绘,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之感。雷声震耳欲聋,如同惊醒了沉睡中的神灵;而雪花纷飞,轻拂过月宫中仙女姮娥的衣衫,既美妙又神秘。

"寄言苏二李十二,莫愁瀑布无新诗" 最后一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希望他们不要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感到沮丧,应该继续创作新的诗篇。这里的“苏二”、“李十二”可能是当时诗人的昵称或名字。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杨万里的精湛笔触,更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对友人创作的鼓励。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碧落洞前滩水三首(其三)

碧落峰前上一滩,篙师叫得口都乾。

开门将谓船行远,只在峰头芦荻湾。

形式: 七言绝句

碧落洞前滩水三首(其一)

水知山近已先狂,箭往星奔趁下泷。

滩下洄流能耐事,漩沤百转看它忙。

形式: 七言绝句

碧落堂晓望荷山

荷山非不高,城里自不见。

一登碧落堂,山色正对面。

如人卧平地,跃起立天半。

指挥出伏兵,万骑横隔岸。

后乘来未已,前驱瞻已远。

晨光到岩壑,人物俱茜绚。

绿屏纷开阖,翠旗闪舒卷。

安得垂天虹,桥虚度云巘。

老铃偶报事,郡庭集宾赞。

匆匆换山巾,默默下林坂。

形式: 古风

碧落堂暮景辘轳体

碧落堂中夕眺馀,一声哀角裂晴虚。

满城烟霭忽然合,隔水人家恰似无。

坐看荷山沉半脊,急归道院了残书。

意行花底寻灯处,失脚偏嗔小史扶。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