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至沪寄京邸旧游

绕道江皋计早纡,经行淞曲又旬馀。

无多怀抱将销歇,已换寒温问起居。

听曲再来当暮雨,题诗还寄及春初。

迟归别有沉绵意,难为临风一一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原计划早早绕过江边道路,经过苏州河畔已经十多天。
心中的情感即将消散,问候寒暖成为日常话题。
再次聆听乐曲时正值傍晚细雨,写诗寄出直到春天之初。
迟迟归期蕴含更深的情感,难以一一在信中详述。

注释

绕道:避开主要道路。
江皋:江边。
计早纡:原计划提前改变路线。
经行:经过。
淞曲:苏州河附近地区。
旬馀:十多天。
怀抱:心情或思绪。
销歇:消散。
寒温:天气冷暖。
问起居:询问对方的生活情况。
听曲:聆听音乐。
暮雨:傍晚的雨。
题诗:写诗。
及春初:到春天开始的时候。
迟归:晚归。
沉绵意:深厚的情感。
临风:面对着风。
一一书:详细地写在信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归途中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旧游之地的留恋。"绕道江皋计早纡"一句,以一种悠长的视角展开,全句运用古典文学中的常见意象——江、道、皈等,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带有几分忧郁气氛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时间流逝和自然景物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经行淞曲又旬馀"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曲折与延宕,"无多怀抱将销歇"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家庭、亲情的眷恋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这里的“怀抱”指的是家人的关爱和温暖,诗人担心这份温暖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已换寒温问起居"一句,通过季节的变换表达了时间的推移,以及对远方亲人生活的询问。这里的“寒温”指的是春去秋来,气候的变化,而“问起居”则是诗人关心家人的生活情况。

"听曲再来当暮雨"一句,通过自然景物——晚上的雨声,与“题诗还寄及春初”共同构建了一种时光流转和情感交流的意境。诗人希望将自己的诗作作为媒介,将思念之情传达给远方的人。

最后两句"迟归别有沉绵意,难为临风一一书"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深处对于归家的渴望与不易的书写之困。这里“迟归”说明了归途的延误,而“沉绵意”则是对家乡、亲人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难为临风一一书”则展示了诗人想要将这份深情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愿望和困境。

整首诗语言细腻,意象丰富,充满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是一首流露出浓郁乡愁与哀愁的作品。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和季永弟思归

每逢人、都道早归休,何曾猛归来。

有邵平瓜圃,渊明菊径,谁肯徘徊。

底是无波去处,空弄一竿桅。

富贵非吾事,野马浮埃。

况值清和时候,正青梅未熟,煮酒新开。

共倒冠落佩,宁使别人猜。

满朱檐、残花败絮,欲问君、移取石榴栽。

青湖上,低低架屋,浅浅衔杯。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寿魏鹤山

又一番、泸水出牂牁。江声汹鸣鼍。

正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

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

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

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

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

□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

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卜算子.和史子威瑞梅

漠漠雨其濛,湛湛江之永。

冻压溪桥不见花,安得杯中影。

明水未登彝,饰玉先浮鼎。

寄语清居山上翁,驿使催归近。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上西平/金人捧露盘.送陈舍人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形式: 词牌: 金人捧露盘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