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仙引.乙卯上元对海棠作

古月光圆,春灯焰小,铜壶永漏宵分。

炉烟散,怯重薰。唐花最怜夕萼,护惜银屏矜美人。

娇睡欲醒,烛华暖照,香玉前身。传柑前事无闻。

有嘉果、新橙贻细君。

倦笔还拈,丽情何许,却话温存。

初聘梅英,绿华笑我,问取云仙谁幻真。

紫姑还赛,看痴儿女,夜卜殷勤。

形式: 词牌: 云仙引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温馨而略带哀愁的元宵佳节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光、春灯、铜壶、炉烟、海棠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寂寞的氛围。

首句“古月光圆”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月光如洗,映照着整个世界,给人以宁静之感。接着“春灯焰小,铜壶永漏宵分”,春夜的灯火虽小,却足以照亮人心,而铜壶滴漏的声音则提醒着时间的流逝,夜晚的漫长。炉烟散去,不再需要频繁地添香,暗示着一种淡淡的疏离感。

“唐花最怜夕萼,护惜银屏矜美人”一句,将海棠比作美人,表达了对海棠的怜爱之情。海棠在黄昏时分最为娇艳,诗人用“护惜”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烛华暖照,香玉前身,则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海棠在烛光下散发的迷人香气和美丽姿态。

“传柑前事无闻”一句,可能暗指古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但此处似乎有所变化或遗忘,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接下来,“有嘉果、新橙贻细君”一句,诗人以新橙作为礼物赠予心爱之人,体现了节日的喜悦与分享。

“倦笔还拈,丽情何许,却话温存”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与怀念,即使是在疲倦之时,仍不忘提笔书写,表达对温柔情感的珍视。最后,“初聘梅英,绿华笑我,问取云仙谁幻真”一句,通过梅花、绿华(可能指绿叶)和云仙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提出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异的思考。

“紫姑还赛,看痴儿女,夜卜殷勤”则是对元宵节传统习俗的描绘,紫姑赛是一种民间祈福活动,痴儿女则指那些痴情的人们,他们在这特殊的夜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元宵佳节中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怀念,以及对生活琐碎情感的深刻体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62)

裴维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绮寮怨.过嵩云草堂感旧

燕子东风还是,小桃花又残。

步水阁、翠窈虚廊,数多少、春恨年年。

薄寒金觞泛绿,西厅晚、旧曲谁更弹。

算故人、尚说天涯,晨星少、淡月凉晕圆。

吹皱一池镜澜。潘郎鬓影,何堪蓦地惊看。

半折阑干,倚残醉,几流连。

丝丝黛痕犹在,许细柳,记从前。孤云断烟。

无言坐对处,楼外山。

形式: 词牌: 绮寮怨

摸鱼子.雕瓜令节,年来久不陈设,风廊感秋,漫赋

记瓜花、那年时节,幽踪作弄心眼。

明河自古无风浪,偏是断槎难挽。凉讯缓。

问寂寞黄姑,可耐河东岸。天涯念远。

祗恨水双湾,俗尘一点,秋诺暗留恋。

纤云翳,不似巫山一段。鹊桥秀语吟惯。

神仙欢会年年准,那怅会期缘短。缘未浅。

泻万古秋声,都作寻常看。初弦月转。

照机杼谁家,愁丝怨缕,织锦燕新换。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绛都春

茸轻絮软。又风约嫩寒,春衣停剪。

绣坞路迟,响屧痕留吟香伴。等閒岁月抛莺燕。

荡帘幕、沈沈慵卷。素娥眉晕,依然照影,旧时芳艳。

谁管。萦烟系柳暗无绪,只有伤春人见。

泪雨镜波,浣雪巾香桃花浅。吴蚕冷缩情丝倦。

甚碧海、红桑悽变。待伊重写,麻姑画绡闷展。

形式: 词牌: 绛都春

一萼红.来燕

絮花高。正双襟绒褪,经岁系红销。

来共春愁住,和侬约帘幕,沈碧无聊。

旧园亭、泥香融雪,带飞英、收拾杏梁巢。

一寸楼台,二分风雨,咫尺花梢。

回首天涯残照,问曾归何处,更到今宵。

独语情亲,双飞力弱,泥人杨柳纤腰。

度春影、鞦韆閒处,算年年、肠断是花朝。

又是余寒似剪,门巷饧箫。

形式: 词牌: 一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