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竹

去年春笋密相扶,洗去心图翠色疏。

高节欲令人尽见,枉枝何惜手亲除。

临川常可持为钓,待凤犹能饱有馀。

须看月明风劲夜,寒声薄影满茅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去年春天竹笋繁茂相互依偎,洗净心灵渴望清新的绿色。
高洁的竹节想要让人人都能看到,歪斜的枝干何必吝惜亲手修剪。
在河边常常可以拿着竹竿垂钓,等待凤凰的到来还能剩下许多。
夜晚月光明亮、风力强劲时,竹林的寒声与稀疏光影洒满茅屋。

注释

春笋:春季生长的竹笋。
心图:内心的期望或向往。
高节:比喻高尚的节操。
枉枝:指不直的竹枝。
临川:河边。
钓:钓鱼活动。
待凤:期待凤凰的到来,象征吉祥。
寒声: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茅居:简陋的草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园景,诗人通过对竹子的精细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好的欣赏和珍视之情。

“去年春笋密相扶,洗去心图翠色疏。”这里,“去年春笋”指的是一年生的新竹,生长得十分茂密。它们“密相扶”,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幼小的生命互相依偎、支撑的情景。“洗去心图翠色疏”,则是说诗人用水清洗竹叶,去除尘埃,让原本就鲜绿色的竹子更加显得干净和通透。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高节欲令人尽见,枉枝何惜手亲除。”这里,“高节”指的是竹子笔直的节间。“欲令人尽见”,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些美好的景象展现给所有人的愿望。而“枉枝何惜手亲除”,则显示出诗人对这些不必要、杂乱的枝条持有宽容态度,不忍心用手去除。

“临川常可持为钓,待凤犹能饱有馀。”这两句诗转换了视角,从竹子的美好转向了生活中的乐趣。“临川”指的是河边,“常可持为钓”,意味着诗人常在这里垂钓。然后“待凤犹能饱有馀”,则是说即便是神鸟凤凰降临,也依然能够从这丰富的自然中获得满足,感受到大自然赋予的恩惠。

最后,“须看月明风劲夜,寒声薄影满茅居。”这里诗人在一个月朗星稀、风力强劲的夜晚,聆听竹子在风中的“寒声”,并且感受到它们的“薄影”覆盖着自己的茅屋。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园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感悟,以及他与大自然之间那种宁静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秋日偶成呈杜子长显之兼简仲美刘丈

丈夫不合自穷愁,藜藿先须天下忧。

君不唐虞皆我罪,民推沟壑更谁尤。

须将兼济为吾事,若只诚身亦我羞。

满纸古人皆有道,如其所学愿轲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日寄满子权

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意思深。

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

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

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秋日感愤二首(其二)

坐睨归鸿起自嗟,西风吹落泪痕斜。

聚书老懒堆尘楮,秋剑寒酸蛰铁蛇。

自是卧龙犹戢角,浪嗟穴虎向生牙。

从来思掷班佣笔,况是西山旧有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秋日感愤二首(其一)

击剑高歌四顾遐,男儿何事系如瓜。

蛟龙不是池中物,燕雀乌知陇上嗟。

命有傥来犹未耳,天徒生我使穷耶。

谢安未是才难者,底事苍生却盛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